名句 | 悠然真趣非外假,欲写心素应忘言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明代王汝玉的《春风堂》 全文: 参考注释悠然(1) 安闲、闲适的样子 悠然自得 (2) 深远的样子 (3) 形容韵味未尽 余韵悠然 (4) 久远的样子;辽阔的样子 年代悠然 真趣真正的意趣、旨趣。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殷仲文<兴瞩>》:“晨游任所萃,悠悠藴真趣。” 宋 苏舜钦 《吕公初示古诗一编因以短歌答之》:“上有致君却敌之良策,下有逍遥傲世之真趣。”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二:“ 霞村 诗,意境幽恬,善发真趣。” 心素亦作“ 心愫 ”。1.心意,心愿。 晋 王羲之 《杂帖》:“足下不返,重遣信往问,愿知心素。” 唐 李白 《寄远》诗之八:“空留锦字表心素,至今缄愁不忍窥。”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二十八日东岳圣帝诞辰》:“都城士庶,自仲春下浣,答赛心愫……舟车道路,络绎往来,无日无之。” 清 唐孙华 《抱灌轩雨后喜周乐支胡驭洲至》诗:“幸逢二仲来,清谈豁心愫。” (2).指高洁的心怀。 续范亭 《吊老友杜仲虑忧国自沉》诗:“清奇多傲国,心素不沾尘。” 忘言(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