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南北朝江淹的《杂体诗 孙廷尉绰杂述》 全文:太素既已分。
 吹万着形兆。
 寂动茍有源。
 因谓殇子夭。
 道丧涉千载。
 津梁谁能了。
 思乘扶接受翰。
 卓然凌风矫。
 静观尺棰义。
 理足未尝少。
 冏冏秋月明。
 凭轩咏尧老。
 浪迹无蚩妍。
 然后君子道。
 领略归一致。
 南山有绮皓。
 交臂久变化。
 传火乃薪草。
 亹亹玄思清。
 胸中去机巧。
 物我俱忘怀。
 可以狎鸥鸟。
 
 参考注释静观 冷静地分析观察 冷眼静观 尺棰亦作“ 尺捶 ”。 1.一尺之棰。棰,木杖。语本《庄子·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绰《杂述》>》:“静观尺棰义,理足未尝少。” 吕延济 注:“棰,杖也……一尺之杖,无有穷时,故理足不少。” (2).常以喻短少。 南朝 梁 沉约 《细言应令》诗:“开馆尺棰餘,筑室微尘里。” 清 姚鼐 《送张橿亭少詹为晋阳书院山长》诗:“吾生如尺捶,焉胜日取半。” 尺箠:1.短鞭。 宋 苏轼 《两桥·西新桥》诗:“岌岌类鞭石,山川非 会稽 ……萧然无尺箠,欲构飞空梯。”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司道·布按二司官》:“今则导以尺箠策马带眼纱,与京师幕寮无异矣。” (2).谓严刑峻罚。 明 高攀龙 《<嵩台集>后序》:“故民之于公,必有肃然而不敢犯之心。此肃然而不敢犯之心,岂得之尺箠间哉?” (3).比喻御事的权力。 宋 苏轼 《送周朝议守汉州》诗:“莫轻 龚遂 老,君王付尺箠。” (4).喻少数兵力。 宋 陈亮 《酌古论·桑维翰》:“苟能顺其势,虽尺箠可以夷之,而况 灵武 之众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