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家铉翁的《萱草篇》 全文:诗人美萱草,盖谓忧可忘。
 人子惜此花,植之盈北堂。
 庶以悦亲意,岂特怜芬芳。
 使君有慈母,星发寿且康。
 晨昏谨色养,彩服戏其傍。
 燕喜酌春酒,欢然釂金觞。
 物理似有助,丛萱忽非常。
 竞吐栗玉艳,欲夺金芝光。
 秀本自稠叠,骈枝亦荧煌。
 乃知风人意,比兴宜成章。
 东野情思苦,少忧多悲作。
 谓此儿女花,莫能解刚肠。
 斯言虽有激,疑其未通方。
 忧心无时已,徒枉憔悴乡。
 寓物傥适意,何须动悲凉。
 况复循吏政,和声入封疆。
 抚俗时用乂,事亲日尤长。
 萱草岁岁盛,此乐安可量。
 
 参考注释诗人 作诗的名人 生来就是一个诗人,不是造就出来的 萱草(1).植物名。俗称金针菜、黄花菜、多年生宿根草本,其根肥大。叶丛生,狭长,背面有棱脊。花漏斗状,橘黄色或桔红色,无香气,可作蔬菜,或供观赏。根可入药。古人以为种植此草,可以使人忘忧,因称忘忧草。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 唐  万楚 《五日观妓》诗:“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明  张时彻 《采葛篇》:“愿留枯根株,化作萱草枝。” (2).借指母亲。 明  刘基 《发安溪至青田戎事急不得留有感》诗:“朝原思脊令,夜船梦萱草。” 明  何景明 《为李秀才寿母》诗:“梅花似白髮,萱草亦朱颜。”参见“ 萱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