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秋日奉皇太后游玉泉山周览西海近郊穫事即景赋诗十四韵》 全文: 降丰欣此日,行令及兹辰。 香辇周田陌,嘉禾满鹿囷。 千官陈䍐罼,二釜切咨询。 尧舜应誇宋,风诗或比豳。 繄予德菲薄,懿教勉遵循。 忝在士民上,能忘饥溺亲。 逢年慈愿洽,爱日永怀申。 别馆晴霞际,仙槎野水滨。 鹤容千岁古,菊酒一樽醇。 锦障排丹树,纱疏面碧峋。 无央鸾凤队,极乐静常身。 云写波中影,山留画里真。 忘言祛俗远,即景得题新。 处处陪欢豫,秋光总是春。
参考注释忘言(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即景(1) 就眼前的景物 即景生情 (2) 就眼前的景物即兴创作的作品 即景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