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杜甫的《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全文: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 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 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处处青江带白蘋,故园犹得见残春。 雪山斥候无兵马,锦里逢迎有主人。 休怪儿童延俗客,不教鹅鸭恼比邻。 习池未觉风流尽,况复荆州赏更新。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 过客径须愁出入,居人不自解东西。 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 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 共说总戎云鸟阵,不妨游子芰荷衣。
名句书法欣赏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千尺极言其深、高、长。 唐 李白 《赠汪伦》诗:“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 送我情。”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 南山 。” 应须(1).应当;应该。 唐 杜甫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词:“人物应须天上去,一日君恩三接。”《老残游记》第十回:“你既明白这个道理,应须知道好即是坏,坏即是好,同那月球的明暗,是一个道理。” (2).一应所需。《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以御史中丞 裴冕 兼左庶子, 陇西郡 司马 刘秩 试守右庶子……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於当路自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