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郭印的《送朱仲远樊唐老趋阙奉大对》 全文: 充城环髡山,南岭独秀郁。 何以获佳称,上有朱凤集。 三载争一鸣,朝阳整云翮。 今年二妙飞,好语哄邦邑。 为言皆老苍,文采胜畴昔。 其一出上党,其一出沛国。 同声相呼和,深可调六律。 长风送天衢,万里才一击。 邕邕中箫韶,虞廷谁可匹。 四顾啁啾群,挽首不能息。
名句书法欣赏 同声相呼和,深可调六律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同声(1) 发出声音的时间相同 (2) 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同声相应 (3) 众口一辞;随声附合 台下同声叫起好来 (4) 言语腔调相同 亦须择言而发;不与净、丑同声。——清· 李渔《闲情偶寄》 呼和犹呼应。 唐 韩愈 《答柳柳州食虾蟆》诗:“鸣声相呼和,无理祇取闹。”参见“ 呼应 ”。 六律 律,定音器(竹管)。共有十二个,各有固定的音高和名称:1.黄钟(C),2.大吕( # C),3.太簇(D),4.夹钟( # D),5.姑洗(E),6.中吕(F),7.蕤宾( # F),8.林钟(D),9.夷则( # G),10.南吕(A),11.无射( # A),12.应钟(B),合称十二律。区分开来,奇数(阳)称六律,偶数(阴)称六吕,合称律吕。古书所说的六律,通常是就阴阳各六的十二律而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