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十四·刘太尉(伤乱)琨》 全文: 素宇悬金曦,胡乃翳雺雾。 幸未沦鹿逐,倏已成虎据。 三世荷国灵,讵敢辞劳骛。 渭滨一钓叟,非熊西伯遇。 受金盗嫂人,乃被无知举。 今日堂堂来,昨日冉冉故。 如彼太虚间,浮云瞥眼度。 少小识祖生,共宿荒村路。 闻鸡非恶声,晓月在高树。 所期嗟何就,枕戈空百虑。 劲风陨实朱,华霜点鬓素。 时哉待人为,未可诿定数。
参考注释所期期望。《梁书·王锡传》:“一日见二贤,实副所期。”《南史·蔡约传》:“今用卿为近蕃上佐,想副我所期。” 枕戈(1).枕着武器。戈,泛指武器。谓杀敌报国,志坚情切。 唐 杜甫 《壮游》诗:“枕戈忆 勾践 ,渡 浙 想 秦皇 。” 元 郑元祐 《送萧万户还蜀》诗之二:“跃马莫矜横槊赋,闻鷄不道枕戈眠。” 清 方文 《舟过芜湖寄怀沉昆铜》诗之二:“四海倏披髮,中原谁枕戈。”参见“ 枕戈待旦 ”。 (2).枕着武器。戈,泛指武器。谓为父母报仇情殷志切。 唐 柳宗元 《驳复仇议》:“而 元庆 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唐律疏义·盗贼·祖父母夫为人杀》:“祖父母、父母及夫为人所杀,在法不可同天。其有忘大痛之心,捨枕戈之义,或有窥求财利,便即私和者,流二千里。”参见“ 枕干 ”。 百虑各种思虑;许多想法。《易·繫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 唐 杜甫 《西阁夜》诗:“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明 刘基 《永康胡元鼎白云楼》诗:“昔时望云煎百虑,今日看云美无度。” 清 吴嘉纪 《秋日怀孙八豹人》诗之六:“衰年缠百虑,我辈岂长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