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艾的《解语花》 全文: 轻雷殷殷,小枕惊回,帘影摇庭户。 嫩凉遥度。 江云堕、结作西窗暗雨。 闲阶静伫。 叹疏袂、愁宽一缕。 凭画栏,润叶鸣条,总是安秋处。 因唤扁舟晚渡。 渐闻歌招得,采菱俦侣。 临平归路。 花无数、应识汀洲倦旅。 飞红怨暮。 长趁得、断鸿南浦。 闲枕衾,谁更无聊,应最怜纨素。
  名句书法欣赏  凭画栏,润叶鸣条,总是安秋处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画栏亦作“ 画阑 ”。有画饰的栏杆。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宋  周邦彦 《玲珑四犯》词:“叹画阑玉砌都换,纔始有缘重见。” 元  周权 《莫春》诗:“盘篆香销空院寂,鞦韆影阁画阑欹。”《红楼梦》第四八回:“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鸣条(1).风吹树枝发声。《古文苑》卷十一引 汉  董仲舒 《雨雹对》:“太平之世,则风不鸣条,开甲散萌而已。” 晋  成公绥 《啸赋》:“动商则秋霖春降,奏角则谷风鸣条。” 宋  梅尧臣 《和人喜雨》:“夕风不鸣条,甘润忽周普。”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惜花四律>之二》:“微风欲来勤插棘,熏风有意不鸣条。” (2).指随风动摇发声的树枝。 三国  魏  曹植 《橘赋》:“颺鸣条以流响,希 越 鸟之来栖。” 晋  陆机 《猛虎行》:“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3).古地名。在今 山西  运城  安邑镇 北,相传 商汤 伐 夏桀 战于此地。又名 高侯原 。《书·汤誓序》:“ 伊尹 相 汤 伐 桀 ,升自 陑 ,遂与 桀 战于 鸣条 之野,作《汤誓》。” 孔 传:“地在 安邑 之西。” 三国  魏  曹丕 《秋胡行》之一:“ 鸣条 之役,万举必全。” 总是 永远地;无例外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