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还狱》 全文: 人情感故物,百年多离忧。 桑下住三宿,应者犹迟留。 矧兹方丈室,屏居二春秋。 夜眠与昼坐,隤乎安楚囚。 自罹大雨水,圜土俱汤舟。 此身委传舍,迁徒无定谋。 去之已旬月,宫室重绸缪。 今夕果何夕,复此搔白头。 恍如流浪人,一旦归旧游。 故家不可复,故国已成丘。 对此重回首,汪然涕泗流。 人生如空花,随风任飘浮。
名句书法欣赏 桑下住三宿,应者犹迟留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三宿(1).进爵三次。《书·顾命》:“王三宿,三祭,三咤。” 孔 传:“礼成於三,故酌者实三爵於王,王三进爵,三祭酒。三奠爵。” 孔颖达 疏:“三宿,谓三进爵,从立处三进至神所也。”《陈书·沉文阿传》:“三宿三咤,上宗曰饗,斯盖祭儐受福,寧谓贺酒邪!” (2).犹言三日;三夜。谓时间较久。《孟子·公孙丑下》:“三宿而后出 昼 ,是何濡滞也?” 赵岐 注:“留於 昼 三日,怪其淹久。” 唐 白居易 《答微之咏怀见寄》诗:“分袂二年劳梦寐,并牀三宿话平生。”佛教有出家人不三宿桑下,以免妄生依恋之说,见《四十二章经》。《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 李贤 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参见“ 三宿恋 ”。 迟留停留;逗留。 汉 王充 《论衡·状留》:“贤儒迟留,皆有状故。” 唐 韩愈 《别知赋》:“倚郭郛而掩涕,空尽日以迟留。” 宋 沉遘 《过冀州闻介甫送虏使当相遇继得移文又以诗见寄次韵和答》:“闻报故人当遅留,便临近舘为邂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僕终疑其伪,阴与主人谋,迟留不进,相失,遂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