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许仕叔的《堆婆石》 全文: 撑空叠石何嵯峨,世传其名曰堆婆。 乃在淛岭之巅,吴山之阿。 我来于此少憩息,借问父老元如何。 父老为言五代时,有婆姓方氏结茅岭巅两鬓皤。 为念往来渴,均施汤水无偏颇。 行人以此尽感激,婆言吾亦期无他。 早晚吾骨只堆此,愿将一石堆吾坡。 尔来迄今四百载,行人堆石不少差。 我亦拾石堆其冢,既行且欢复逶迤。 今冢之高过百尺,堆石亦已岂虚过。 乃知一饮一滴水,恩至久远不可磨。 古人一饮在必报,如此传说夫岂讹。 吁嗟俗世人,乃道无恩波。 反恩以为仇,此语愚已多。 我适来此秋向晚,满屦霜叶仍吟哦。 因笔记此堆婆石,慷慨为赋堆婆歌。
参考注释乃在犹乃才。仅仅。在,通“ 才 ”。《汉书·贾谊传》:“ 长沙 迺在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 吴山(1).山名。在今 陕西 陇县 西南。参见“ 吴岳 ”。 (2).山名。又名 胥山 。俗称 城隍山 。在今 浙江 杭州 西湖 东南。 南宋 初, 金 主 亮 南侵,扬言欲立马于此。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金 海陵 ( 海陵王 ,即 金 主 完颜亮 )閲 柳 ( 柳永 )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遂起 吴山 立马之思。” (3). 吴 地的山。 三国 吴 故地的山。《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鹊起登 吴 山,凤翔陵 楚 甸。” 李善 注:“ 孙 氏初基 武昌 ,后都 建鄴 。” 清 陈维崧 《卜算子·阻闸瓜步》词:“风急 楚 天秋,日落 吴 山暮。” (4). 吴 地的山。 春秋 吴 故地的山。 唐 贾岛 《送朱可久归越中》诗:“ 吴 山侵 越 众, 隋 柳入 唐 疏。” 明 徐渭 《三茅观观潮》诗:“ 吴 山石头坐秋风,带着高冠拂云雾。” (5). 吴 地的山。常泛指 江 南的山。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 吴 山 楚 泽行徧,只欠到 瀟 湘 。” 见“ 吴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