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唐代刘驾的《送李垣先辈归嵩少旧居》 全文:高秋灞浐路,游子多惨戚。
 君于此地行,独似寻春色。
 文章满人口,高第非苟得。
 要路在长安,归山却为客。
 □□□□□,狂歌罢叹息。
 我岂无故山,千里同外国。
 
 参考注释高秋 秋高气爽的时节 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南朝齐· 谢脁《谢宣城集·奉和隋王殿下》 灞浐灞水 和 浐水 的合称。《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终始 灞 滻 ,出入 涇 渭 。”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 灞 滻 二水,终始尽於苑中,不復出也。”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玡城》诗:“ 金沟 朝 灞 滻 ,甬道入 鸳鸞 。” 唐 贾岛 《冬月长安雨中见终南雪》诗:“今朝 灞 滻 鴈,何夕 瀟 湘 月。”  游子 久居他乡或异国之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效《游子吟》 浮云蔽白曰,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 浮云游子意。——唐· 李白《送友人》 惨戚亦作“ 惨慼 ”。亦作“ 惨慽 ”。悲伤凄切。 汉  苏武 《答李陵诗》:“忧心常惨戚,晨风为我悲。” 晋  陆云 《答车茂安书》:“尊堂忧灼,贤姊涕泣,上下愁苦,举家惨慼。” 唐  李白 《北上行》:“惨慽冰雪里,悲号絶中肠。” 明  王錂 《寻亲记·应试》:“娘在家中,莫为儿惨慼。”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不知道天地的久长,宇宙的辽阔,鳏寡孤独的惨戚。” 见“ 惨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