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一》 全文: 久闻摄山名,秀如玉而冠。 僧绍小隐处,高节古今羡。 拔地百卅丈,峣峰凌碧汉。 众山皆在下,如翁视童丱。 画石及落星,历历皆可按。 图经昔膻芗,久矣系清恋。 兹来缘省方,乘暇游禅院。 苏民廑解泽,对佛愧止观。 咨尔肆觐牧,峻宇何须办。
参考注释解泽(1).布施恩泽。《史记·乐书》:“上自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欢喜,合殷勤,非此和説不通,解泽不流。” 张守节 正义:“言非此乐和适,亦悦乐之不通,散恩泽之事不流,各一世之化也。” 宋 王安石 《谢李舜举赐诏书药物表》:“而离明昭晰于隐微,解泽频繁于疏逖。” (2).指恩泽。 清 顾炎武 《感事》诗之二:“詔令屯雷动,恩波解泽流。” 止观(1).停下来观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宋王 与 齐 仇也,筑 武宫 。謳 癸 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 (2).佛教修行法门之一。“止”为梵文(奢摩他)的意译,意为扫除妄念,专心一境;“观”为梵文(毗钵舍那)的意译,意为在“止”的基础上发生智慧,辨清事理。佛教主张通过“止观”即可“悟”到“性空”而成佛。 中国 佛教天台宗创始人 智顗 著有《摩诃止观》、《童蒙止观》等书。《法苑珠林》卷一○一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 齐 鄴 西 龙山 云门寺 释 僧稠 姓 孙 ,元出 昌黎 ……初从 道房禪师 受习止观。” 唐 杜甫 《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诗:“重闻西方《止观经》,老身古寺风泠泠。”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夫 思大 乃 天台 智者,本师亲受三种《止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