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李乘的《慧聚杂题·乘初游慧聚到翠屏轩上月华转上方及翠微阁日已晚矣不容他访乃归》 全文: 两月寓昆山,耳目厌烦闹。 饮啄落樊中,多嚬少嬉笑。 岁节簿书稀,慧聚富清峭。 愿偷一日閒,进步访殊调。 石台出神功,殿宇自梁诏。 胜境布高低,虽难亦容造。 平阁翠屏轩,苍然插峰峤。 满眼岁寒物,将迎若盟要。 新阁亦虚明,隐显入凭眺。 乾坤指顾閒,孙登一长啸。 迤逦上月华,老碧倚烟奥。 夜半谁有力,负鳌族嵩少。 层层转上方,冰岩隐诸妙。 嵌崆本自然,不凿混沌窍。 方寸有泓泉,清彻宛秦照。 几次菖蒲风,为解众生躁。 别有古道场,数级下移趠。 石佛梦中来,天手造容貌。 于此稍盘桓,平昔恨难到。 欲掷下山筇,尽作雾中豹。 奈何苟禄身,未得从吾好。 他日龙眠山,相期有耕钓。
参考注释奈何(1) 怎么办 无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礼 不予我城奈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且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zīzhū ),古代重量单位,一铢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六铢为一锱,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宫赋》 奈何饮于酒肆。——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惩治;对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苟禄指官吏无功而受俸禄。 金 王若虚 《门山县吏隐堂记》:“吏隐之説,始于谁乎? 首阳 为拙, 柱下 为工,小山林而大朝市,好奇之士往往举为美谈,而尸位苟禄者遂因以藉口。” 明 宋濂 《遁耕轩记》:“受民之佣而无功以报之,则为苟禄。” 清 朱琦 《感事》诗:“忠义乃在民,苟禄亦可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