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方凤的《题郑氏义门》 全文: 人爱渭水清,毕竟河流浑。 不知黄虞世,何处觅旌门。 旌门纵百世,岂能外彝伦。 祗因风气漓,遂表为义民。 麟溪有寒泉,西流类拖绅。 泉声遍塞耳,乱却牝鸡晨。 夜帐泼烟黑,秋缸吐火红。 六世孝友家,元属书声中。 烂银铺作榜,绰楔何崔崔。 户神似相语,莫遣阿奴来。 人心一遭蛊,五官皆作魔。 不赓斯干诗,却听燃萁歌。 兄弟本一气,为利分汝尔。 借问嗜利人,千载得不死。 鸱鸮巢满林,何地不感恻。 若非慈乌啼,血泪收不得。 我身亲乃有,况此身此物。 世人果何思,肝胆每相贼。 当年朱两轓,回首血在颐。 争如义门鬼,千载不馁而。 何人非杨椿,如椿能几我。 只缘本心死,所以有缁磷。 大树大十围,枝叶日敷蕃。 愿培百尺土,庇此千岁根。
名句书法欣赏 借问嗜利人,千载得不死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借问 敬辞,用于向别人询问事情;请问 借问酒家何处有? 嗜利贪求私利;贪图钱财。 明 方孝孺 《送李宗鲁序》:“如以得为喜,则将以失为忧,此好名嗜利者之为,非无固必之道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御史王宝田奏折附片》:“该尚书嗜利忘义,人言嘖嘖。”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四节:“《汉书·地理志》叙述 洛阳 一带民俗说: 周 人巧诈嗜利,重钱财不重道德。” 千载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得不能不;岂不。《史记·秦本纪》“伐 南山 大梓” 司马贞 索隐引《录异传》:“ 秦 若使人被髮,以朱丝绕树伐汝,汝得不困耶?”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 志忠 晚乃谬计耳,其初立朝,得不为贤相乎?”《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 司马懿 所擒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