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唐代李白的《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全文: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
 筑台像半月,回向高城隅。
 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
 秋山入远海,桑柘罗平芜。
 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
 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
 
 参考注释远海 离岸很远的海域;海洋的纵深 桑柘(1).桑木与柘木。《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无伐桑柘,鸣鳩拂其羽,戴胜降於桑。”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而先植桑柘已成,蚕丝之利,甲於东南,迄今尤盛。” 元  张养浩 《寨儿令·绰然亭独坐》曲:“杨柳风微,苗稼云齐,桑柘翠烟迷。” 清  周亮工 《樵川城中》诗:“林边桑柘好,何地认烽烟。” (2).指农桑之事。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惟思涤瑕垢,长去事桑柘。” 清  黄宗羲 《郑兰生八十寿序》:“先生沉名於桑柘,弋者何慕。” 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乡赋》:“穷阴匝海,平芜带天。” 唐  李山甫 《刘员外寄移菊》诗:“秋来缘树復缘墙,怕共平芜一例荒。” 明  许承钦 《过李家口》诗:“枣香来野径,麦秀满平芜。” 清  龚自珍 《最录中论》:“平芜生之,灌木丛之,剔而薙之,乃覿瑶草。” 郭沫若 《蜀道奇》诗:“海水倾泄出平芜,土壤膏腴成天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