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释文珦的《有适》 全文:破屋无兄弟,拙者所栖息。
 衡门未尝启,声利讵能迫。
 资身不求备,百事遂省力。
 粪埽皆可衣,草木皆可食。
 春来有余暇,手种豆一席。
 秋深叶黄陨,霜荚渐开拆。
 收旭篱落间,早晚自剥击。
 藏之於瓶罂,粒粒堪爱惜。
 穷冬火炉头,进唤山猿吃。
 猿去吾亦眠,岩房愈幽寂。
 口诵寒山诗,头枕麻*衣易。
 于以陶性情,终然远忧责。
 颇谓贫非病,更觉损胜益。
 与其称楩柟,未若作樗栎。
 傍人莫相问,老子方有适。
 
 参考注释未尝(1) ——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 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2) 不曾 终夜未尝合眼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未尝识书具。——宋· 王安石《伤仲永》 未尝有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声利犹名利。 南朝  宋  鲍照 《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唐  韩愈 《送区册序》:“与之翳嘉林,坐石磯,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諲》:“ 諲 , 永嘉 人,初隐 少室 下,闭门修肄,志甚勤苦,不及声利。” 清  薛福成 《送吴南屏游庐山序》:“ 巴陵  吴南屏 先生以邃学鸿文,遗外声利,家居有年。” 讵能岂能。 南朝  梁  江淹 《休上人怨别》诗:“宝书为君掩,瑶瑟詎能开。”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顾求书之詔屡下,天下家藏,詎能悉上册府!” 清  纳兰性德 《桑榆墅同梁汾夜望》诗:“丝竹在 东山 ,怀哉詎能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