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题烟月清真楼》 全文:春烟春月会长空,清匪虚真与实同。
 卦注中孚融体象,记先太白始鸿濛。
 底须桃李当宵宴,自有灯花应节烘。
 却是高楼付不识,出楹入牖任其工。
 
 参考注释底须何须;何必。 元  许有壬 《摸鱼子·和明初韵》词:“倾緑醑,底须按乐天池上《霓裳》谱!”《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 清  孙致弥 《同介修孟游集元夫园居即事抒怀》诗:“遮莫文章供齿颊,底须愁病减腰围。”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宵宴亦作“ 宵燕 ”。夜间宴席。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君王乃猒晨懽,乐宵宴,收妙舞,弛清县。” 清  龚自珍 《水龙吟》词:“君家花月笙歌, 葛裙 那许陪宵燕。” 灯花 灯心燃烧时结成的花状物 应节(1).应合节拍。《列子·汤问》:“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又指虾蟆及诸行虫燕雀之属,使舞,应节如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2).适应节令。《后汉书·郎顗传》:“王者崇宽大,顺春令,则靁应节,不则发动於冬,当震反潜。” 三国  魏  曹丕 《让禅令》:“风雨应节,禎祥触类而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