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 |
课文《发烫的手指》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二百多年前,在维也纳一家简陋的小旅馆里,一个旅客正躺在床上,闭目欣赏从楼上传来的钢琴声。琴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委婉深沉…… 这是谁呢?弹得这么好。他想。突然,一滴水掉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察看。这时,又有一滴水掉落下来。 天花板怎么会渗水呢?他很疑惑,就轻手轻脚走上楼去。透过门缝,他看见一位年轻的先生正在全神贯注地弹着琴,身边放着一盆冷水。他不时地把手在水盆里浸一下,然后甩甩双手又继续弹琴。原来,他弹得太久,十个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凉水冷却一下。因为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 “你知道吗?他就是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侍者轻轻地告诉他。 “是吗?”这位旅客睁大了眼睛,心里不禁暗暗地赞叹,“真努力呀,伟大的音乐家!” 【教材简说】 《发烫的手指》讲述了一位旅店房客的经历,描述了贝多芬刻苦练琴的一幕,揭示了成功的又一秘诀:勤奋。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维、馆、亢、委、婉、缝、继、凉、芬、伟”;能在老师的指导描写并记忆“馆、亢、委、凉、芬、伟”。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阅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手指为什么会发烫”的原因。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取得成就。 【教学方案一】 一、激发兴趣,导人新课。 1、小朋友们闭目欣赏一段交响音乐。 2、交流: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引出句子:琴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委婉深沉…… (读词:“高亢激昂”、“委婉深沉”;听音辨别“高亢激昂”、“委婉深沉”;指导读句) 4、引出第一节(读词:“维也纳”、“简陋”、“旅馆”) 【说明】生动形象的课文导入,可以一下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所以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沉浸在一段优美动听的交响音乐之中,让学生在闭目欣赏之后,谈谈自己听了以后的感受,从而自然地引出“琴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委婉深沉……”这句句子,然后让学生再听一次音乐,来辨别“高亢激昂”和“委婉深沉”这两种不同的旋律。通过辨音,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同时又能很轻松地指导并激发起他们读句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过渡:请小朋友听一听课文故事。 2、交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随机板书:疑惑、赞叹 【说明】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和习惯。 三、精读课文,明白道理。 (一)旅客为什么而感到疑惑呢? 1、小朋友轻声读读课文第二节,找找答案。 2、交流并板书:渗水 3、指导读句 (二)旅客又为什么而“赞叹”呢? 1、轻轻读读课文3、4、5小节,圈划出有关的词句。 2、交流并随机出示: (1)透过门缝,他看见一位年轻的先生正在全神贯注地弹琴,身边放着一盆冷水。 ①给“全神贯注”找个近义词朋友?(换上“聚精会神”读句) ②指导读句 (2)他不时地把手在水里浸一下,然后甩甩双手又继续弹琴。原来,他弹得太久,十个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凉水冷却一下。 ①师引读句子 ②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吗? ③指导读句 (3)“你知道吗?他就是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侍者轻轻地告诉他。 “是吗?”这位旅客睁大了眼睛,心里不禁暗暗赞叹,“真努力呀,伟大的音乐家!” ①旅客为什么会睁大眼睛? ②指导读句 3、师引读3、4、5节 【说明】本环节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一种自由、自主、互动的学习环境中理解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再通过圈划词句,找到有关的内容,然后通过细细地品读句子,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 四、总结课文,课后探究 1、根据板书总结课文。 2、简介贝多芬:谁知道他曾谱写过哪些音乐作品? 3、布置探究作业:课后收集有关名人苦练的小故事。 【教学方案二】 (一)揭示课题: 1、我们都知道手有许多本领,可是你们知道吗?手的本领都离不开手指。 出示:()的手指谁能说说,怎样的手指?(细长、纤细、灵活、灵巧) 2、大家说得都不错,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和手指有关——出示课题 (1)谁来读读课题?指名读。(“的”读得轻而短) (2)一起读。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3-4 交流:手指为什么会发烫?谁的手指发烫?手指发烫了怎么办? (二)整体感知: 1、下面就让我们去课文中找找答案,一起来看看动画,听听故事。思考这个问题:谁的手指发烫?(放课文动画) 2、故事中是谁的手指发烫啊?生交流1。 你看得可真仔细!(出示图片),看,这就是贝多芬。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出示句子: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指名1人读) (1)学习生字“伟”:这里有个生字,一起读。它是一个形声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换部首记(违、围); (2)把它送到句子中,一起读。齐读句子 3、那贝多芬的手指为什么会发烫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看清自学要求。(出示自学要求)请一个小朋友来为我们读读要求。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核对小节号。 (3)用好办法记住生字。 (4)思考:贝多芬的手指为什么会发烫? 4、反馈:(1)核对小节号。告诉我这篇课文共有几小节?手势 (2)接龙读课文。刚才大家读得都很认真,现在我们来接龙读课文。谁先开始?一起读课题。 5、课文中还藏着这些词语呢? (出示词语:随时、轻手轻脚、努力、伟大、欣赏、钢琴、继续、匆忙) (1)学生带读词语。请几个小朋友带大家读。 (2)(生字泛红)学生字。词语中的字宝宝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 欣:换部首(近,芹,昕) 赏:“欣”能和另一个生字组成好朋友——欣赏,小组读。老师要提醒小朋友的是它的部首是:贝字底 钢:学习“金字旁”这个字中有一个我们今天要学的新部首“金字旁”,看老师写,师范写,注意竖提不出头。金字旁的字多和金属有关,你知道哪些“金字旁”的字?积累:铅、钟、错、银、铁 琴:形声字,合一合 继:换部首(断);书空笔顺 匆:勿加一点 努:形声字,换部首(怒) 6、好,我们回到课文中,贝多芬的手指为什么会发烫啊?交流:弹琴 对呀,小朋友可真聪明,老师奖励大家听一首贝多芬创作的曲子。听——(放《悲怆》) 说说:你听到了怎样的琴声?出示:我听到()的琴声。 (1)指名交流 (2)老师这里也有两个词语,出示:高亢激昂委婉深沉跟读 高亢激昂的琴声高而洪亮,听了让人情绪激动昂扬;委婉深沉的琴声有高有低,婉转起伏,好像风儿在浅吟低唱。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曲子就是这样—— (3)出示句子:琴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委婉深沉……谁来读,想想怎样才能读好?指名2;“时而”就是“有时”的意思;引读 (三)深入学习 1、过渡:在维也纳一家简陋的小旅馆里,有一位旅客也在欣赏这美妙的琴声呢! (出示维也纳图片)这就是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许多举世闻名的音乐大师,如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父子都曾在这儿创作出许世界闻名的音乐作品。因此,维也纳又被公认为“音乐之都”。 出示:第一节。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一小节。齐读第一节。 2、(出示第二节)引读 过渡:天花板怎么会渗水呢? 3、轻声读读课文第三节(出示),旅客看到了什么?找到句子,用“——”划出。谁找到了?交流2(出示)和他们一样的人拍一下手。 出示:透过门缝,他看见一位年轻的先生正在全神贯注地弹着琴,身边放着一盆冷水。他不时地把手在水盆里浸一下,然后甩甩双手又继续弹琴。 (1)谁来为我们读读这句话?指名 (2)这句句子很长,看老师帮助你们(长句分割符),谁能读得更好。指名2 (3)这位同学读得真棒,他还强调了这个词语出示:“全神贯注”你来带小朋友读,“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指注意力很集中)你还知道哪些词也是指注意力集中的?(指名3,一心一意,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4)你们的词汇可真丰富,引读句子—— “不时地”是什么意思?(指名1,“不停地、经常不断”) 他不时地把手在水盆里浸一下,然后甩甩双手又继续弹琴为什么不用毛巾擦手,并且不是在水里浸一会儿,是只浸一下,而是“甩甩双手”呢?(说明他不想浪费时间,抓紧时间练琴。) (5)是啊,贝多芬弹琴可真专注啊!请女同学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你们的感受;男同学呢—— 5、出示句子:原来,他弹得(太久),十个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凉水冷却一下)。因为匆忙,水(溅了一地),正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 (1)原来如此!贝多芬正是为了抓紧分秒练琴,才会如此急急忙忙地浸一下手。正是为了抓紧时间练琴,贝多芬匆忙地都顾不上——(擦擦手、休息一会、揉一揉)指名3-4 (2)旅客在门外观察了很久,屋里的贝多芬练的时间就更久了!当是十手指都发烫了,他才不得不用凉水冷却一下。他是那样地投入,那样地努力。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第三节,再去体会一下贝多芬是如何刻苦练琴的。齐读第三节。 6、(引读第四节)你知道吗?他就是(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 小朋友如果你就是那位旅客,当你得知眼前的这位刻苦练琴的年轻人就是大音乐家时,此时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指名3 7、是呀,那位旅客也发出了同样的赞叹(出示第五节)谁来读?2 你的赞叹的确是发自内心的。我们一起来夸一夸贝多芬,齐读“真努力呀,伟大的音乐家!” 小结:是啊,正是因为贝多芬的勤奋,努力,他才能成为一名伟大的音乐家。 (四)巩固 1、这节课小朋友也学得很认真,看看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把词组补充完整吗? 2、最后让我们在贝多芬优美动听的乐曲中来读读课文吧。 3、总结: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像贝多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社会的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