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天气预报》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自从爸爸出差去了, 全家人天天看天气预报。 那天预报哈尔滨有寒潮, 奶奶直念叨爸爸没带棉袄。 第二天那里气温回升, 全家人露出舒心的微笑。 今天妈妈特别关心南方天气, 爸爸明天将飞往海南岛。 当听到海南岛是个大晴天, 又担心爸爸忘了买凉帽。 我说天热有什么可怕, 只要爸爸多吃雪糕。 我只希望天气晴朗, 千万别下大雨,别下冰雹。 自从爸爸出差去了, 我们天天在屏幕上追踪、寻找, 全家人都随着天气预报, 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心焦。 【学习目标】 1、认识会认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出自己的感情。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家庭的温暖,教育孩子从小懂得爱护关心家人。 【教学方案一】 一、以情导入: 1、播放从中央1套录制的天气预报全段录音。 2、询问学生最关心哪儿的天气,并说出为什么。 3、导入语设计:“老师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家人,他们天天都看天气预报,并且在看的时候还会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心焦。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板书课题:《天气预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儿歌有几节组成? 2、互相读一读课文,纠正读错字的读音。 3、出示词语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4、指名汇报读书情况。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指名朗读第一节。问:全家人为什么要天天看天气预报? 3、小组讨论学习:“家里的哪些人在关心爸爸,怎么关心的?” (用笔画一画是哪些人,读一读是怎么关心的) 4、汇报学习成果: 课件上红点标出人物,指名分节读读大家是怎么关心爸爸的。 5、指导读书,问:你喜欢文章中的谁?读一读。读得好,表扬,还问一问为什么这样读? A、指导读第二节。 (1)、视觉感受哈尔滨的寒冷,为理解句子做铺垫。 播放寒冷的哈尔滨图片,问:学生的感受。 (2)、听觉理解句子: 播放奶奶说话的录音带,帮学生体会“念叨”。 (3)、读出关心之情: 比较句子:A、奶奶直念叨爸爸没带棉袄。 B、奶奶念叨爸爸没带棉袄。 (4)、延伸:“奶奶会念叨什么?” (5)、比赛读句子,评出朗读之星。 B、指导读第三节。 (1)、播放海南天晴时的图片,问:爸爸出差到了这儿,你们感觉这里怎么样? (2)、老师渲染:听到海南这么热,妈妈又担心起来了,你们能学学妈妈来关心爸爸吗? (3)、小组内互相听听对方读得怎么样,选一个读的最好的,等会读给全班同学听。 (4)、老师采访读的好的同学,问问他把哪个词读重了,为什么这么读? (5)、全班再读此节。 C、学生自读第四节。 用打擂台赛的方式充分读这一节。 突出读“千万”、“大”。 6、再次合作学习:“全家人为什么天天随着天气预报,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心焦?” (实为学生自由再读儿歌) 四、齐读儿歌。 五、拓展: 1、学了这首儿歌,知道了什么? 2、画一画、说一说,或写一首小诗,表达家人之间是怎样互相关心的? 3、同唱一首自编的“幸福”歌。 歌词:我的家庭真幸福,爸爸、妈妈、奶奶和我,大家相互都关心,每天过得很开心。 【教学方案二】 一、板书课题,激趣引情。 1、同学们,你们收看过天气预报吗? 2、你收看时,最关心哪里的情况?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3、有这样一家人,天天随着天气的变化,一会儿担心,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又心焦,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快来读读课文吧。 二、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1、借助拼音朋友,认真读准每一个字音,并把会认字画出来。 2、同桌抽读词语卡片,读好每个词的字音。 3、把会认字放回文中,学生再读,标出小节。 4、指名读文,师生评议。 三、整体感悟,重点质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想一想课文每个小节主要写什么。 2、再读课文,把自己不懂的词语画出来,先在组内解决,再在班内交流。 3、分小节指名读,同学们评议。 四、创设情景,体验真情。 1、导入:这个故事,会发生在每一个同学的家中,家人出差了,全家人是怎样时时刻刻惦记着她呢? 2、从2、3、4小节中自选一小节,反复练读,读出真情。 3、评读引导:你听出关爱和担心了吗? 4、自读第五小节,你能读懂什么?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 五、自主表达,抒发真情。 1、生活在这样温暖的家里,你有什么感受? 2、你能说说自己温暖的家吗?先自己练,再和同桌说。 【教学方案三】 一、积累词语,品读欣赏。 1、学生交流,指导积累:学完课文,你最喜欢的词语有哪些? 2、读词语。 二、自主识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意。 1、观察会写字特点,按结构把字分成两类: (1)、独体字:可万世 (2)、上下结构的字:全希界音丽 2、独立识字:观察字形,描红体验,哪些字哪一笔最容易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 3、组词识记。 4、指导提示: (1)、希第四笔撇要写在第一笔撇的下面。 (2)、世最后一笔是竖折,不是竖弯钩。 5、学生独立写字。 三、课外延伸:开设天气预报小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