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课桌下的纸团》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不让随地乱扔纸屑、果壳的好习惯。 【教学方案一】 1、联系实际,引入课文 (1)教师随手抓起一张废纸(准备),揉成一团随便扔在地上,接着问:小朋友们,老师刚刚做了什么?老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但是老师刚刚看到有些小朋友就是这样做的,同学们相信吗?不信的话,我们一起来看第18课。请小朋友们把课本翻到第48页。同时在黑板上揭题,齐读课题。学习“纸”字(请看幻灯片),带读,注意翘舌音,右边比较难写,老师板演,学生书空,并数笔画.应注意的难点是:强调”纸”字下面没有点,可以用”地下没有木屑”来帮助记忆;末笔是一个斜钩。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桌下的纸团是从哪里来的?请小朋友们合上书本,先听录音。在听的时侯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小朋友的故事呢? (2)放录音,结束后,指名回答以上的问题,得到答案后,出示课文挂图。 (3)那么丁丁、小刚和冬冬各是怎样对待这个纸团的呢?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先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个问题.在读的时候要按照拼音读准字音,把生字圈起来,自己想办法记生字。 3、结合理解课文,学习生字和词语 (1)丁丁是怎样对待这个纸团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第1节,指名读第1节。 ①要求回答提出的问题. ②学习生字(请看幻灯片) a、“完”:带读,跟读,指名读(板书:田字格中教师书写),说说间架结构. 问:做完作业的”完”是什么意思? b、“作业”:(步骤同上).“作”字还要注意平舌音;“业”注意笔顺(学生看田字格下“业”的笔顺),带领学生书空. c、“成”:(步骤同上).难点是读音(翘舌)和笔顺,末笔是点. ③齐读这一小节. (2)我们来看小刚是怎样对待这个纸团的呢?指名读第2节. ①要求回答上一个问题。 ②学习带读字“踢”(请看幻灯片)分析间架结构。 ③齐读这一小节。 (3)那么冬冬又是怎样对待这个纸团的呢?指名读第二节。 ①回答。②学习生字“脸”(请看幻灯片),分析间架结构。③齐读第3小节。 4、巩固生字和新词 (1)出示生字和新词卡片,抽读(纠正),带读。 (2)书写指导,重点是“纸,业,成”。 5、作业:朗读并抄写课后的生字。 【教学方案二】 1、复习检查:抽读生字和新词(用卡片)。 2、讲读课文 (1)自由朗读,看课文共有几节,指名回答。 (2)学习第1小节。 ①指名读第1节,其余同学想:纸团原先是谁扔的?怎么会到小刚脚下? ②指名回答,小结:丁丁随手扔下的纸团滚到了小刚的脚下。 ③齐读。 (3)学习第2小节。 ①那么小刚又怎么做呢?请小朋友看课文插图,哪个是小刚?你怎么知道?他做了什么? ②小刚把纸团踢到了冬冬的课桌边,那他又是怎么踢的呢?请一个小朋友读第2小节,其余同学思考这个问题。然后要求回答。 ③问:小刚为什么要悄悄地踢纸团? ④小结:小刚看到地上的纸团,悄悄的踢到了冬冬的身边。 ⑤齐读第1小节。 (4)学习第3小节。 ①现在纸团到了哪里?那冬冬又是怎样对待这个纸团的呢?请小朋友看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 ②指名读第3小节,其余小朋友听的时候想一想:冬冬什么时候把纸团扔进了纸篓?为什么冬冬要在那个时候捡起来扔呢? ③指名回答并小结:下课后冬冬自觉捡起地上纸团,扔进了纸篓。 ④齐读第3小节。注意最后一句,丁丁和小刚为什么脸红? ⑤指名回答。(因为知道自己错了,冬冬做的对。) 小结:冬冬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丁丁和小刚改正了乱扔纸屑的坏习惯。 3、齐读课文,教师总结 (1)朗读课文。 (2)出示思考题。 ①课桌下的纸团从哪里来? ②这个纸团来到了谁的身边? ③这个纸团最后到了哪里? (3)讨论以上3个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丁丁--小刚--冬冬--纸篓纸篓 (4)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丁丁、小刚和冬冬3个小朋友对待纸团的态度是不同的,那么他们谁做得对?为什么?小朋友回去好好朗读课文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们下节得再讨论。 【教学方案三】 (一)学习生字 1、学习“成”字。(笔画,笔顺) 2、学习“刚”字。(偏旁,笔顺) 3、学习“脸”字。(结构,笔顺) 师:我们还学过什么字也有“”?(结合课后习题第二题) (二)指导所有的生字的书写。 1、学生观察老师写的字,说出生字的笔顺。 2、说说它们的结构及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强调字的难点及容易错的部分。 练习 师出示小黑板(课后作业第2、3题)。 师提示:我们学习了课文并学会了生字,现在请大家先想一想该在空格里填什么?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做,其他的同学打开书完成课后习题第2、3题。 (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复习巩固 1、领读课文,复述本文的教育意义(养成良好的习惯——不随地乱丢纸屑、果壳) 2、学生读生字,写生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