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小鹰学飞》出自二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一只小鹰跟着老鹰学飞。 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方,它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 老鹰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小鹰又跟着老鹰向上飞。小鹰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它又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 老鹰又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山高,还不算会飞。” 小鹰只好鼓起劲儿,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 老鹰向头顶上指了指说:“孩子,你往上看!”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 【前言】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该课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课文生动有趣,富有动作性,激发儿童进入角色,动手动口。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仔细观察,起行合理想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已经”说一句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虚心学习,不断进取。 【教学建议】 (一)导入: 1、小朋友们看这是谁呀?他在干什么? (放录像:鹰在高空飞翔) 师:鹰飞得多高啊!他们飞过高山,飞过平原,飞向高空,真厉害呀!今天,我们要去 看看一只小鹰是怎样跟老鹰学飞行的。 2、板书课题:小鹰学飞 指名学生读课题。 3、听课文录音。 (二)精读课文: 1、多媒体演示第一幅图的内容。 (1)看动画后,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这个动画的内容?( 一、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3)理解有关词句。 ①它们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和老鹰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小鹰老鹰 大树上面已经会飞啦不算会飞 ②小鹰说这话时,心情怎样?(高兴)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高兴得喊起来) 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用高兴的语气读) 指名试读。 ③“还不算会飞”是什么意思》(还没有完全学会飞行) 我们应该怎样读老鹰的话?(亲切、老成) 试读————指名读————评议 ③小结:小鹰跟着老鹰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觉得自己会飞啦,老鹰说这还不算会飞。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和第一段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两段所写的内容在安排顺序上是相同的:先写小鹰学飞,再写飞到什么高度,接着写 小鹰很高兴,最后写老鹰教育小鹰。) (高度不同,小鹰说的话不同,这次强调是“真的”会飞;因为是第二次,好多地方加了“又”字) (板书:大山上空真的会飞啦还不算会飞) (3)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用高兴的语气读) 各自练读,指名试读 (4)小鹰飞得比大山高了,老鹰为什么说它“还不算会飞”?它心里是怎么想的?(老鹰知道有本领的应应该比这飞得更高,他希望小鹰能把飞行本领学得更好) 指名读老鹰说的话。 (5)分角色读第三、四自然段。 (6)小结:小鹰跟着老鹰飞到大山的上面,小鹰觉得自己真的会飞了,可是老鹰说还不算会飞。 3、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①板书(更高的地方)后问: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飞得更高了? (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 ②说得对!小鹰为什么会飞得这么高呢?(鼓起劲拼命向上飞) 这说明小鹰已经作了很大的努力。 ③指名读小鹰说的话。(板书:总算……会飞了吧?) 问:“总算”是什么意思? ④这次小鹰说话的语气和前两次有什么不同?(前两次显得高兴、满足;这一次,语 气不肯定,有征求老鹰看法的意思,变得谦虚多了) ⑤轻轻读小鹰说的话,体会语气的不同。 指名读小鹰的话。评议。 ⑥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2)这次,老鹰是怎么回答的?(学生回答后,板书:你往上看) ①小鹰抬头往上看,看到了什么?(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 再次理解“盘旋”的意思。(学生用动作表演) ②小鹰会想些什么? ③各自练读第六自然段。 ④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三)展开讨论 演示最后一幅图的内容 师:刚开始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有说是在大山的上空飞的,也有说是在更高的地方飞的, 到底谁说得对呀? 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它们是在更高的地方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