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朋友之间》出自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两个好朋友在沙漠中行进,干渴威胁着他们的生命。他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凭着坚强的意志,艰难地迈步。 远远地,他们看见前面有一棵树。他俩高兴极了,拼尽力量向前走去。来到树下,只见树上挂着两个金黄的果子,一大一小。两人看了,都坚持要对方摘大的,自己吃小的。争来争去,谁也没说服谁。后来,两人都迷迷糊糊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其中一个人醒来,发现朋友不见了,树上只剩下一个小果子。望着一行远去的脚印,他心里有点纳闷。于是,他摘下果子,拖着沉重的脚步,继续向前走去。 走着,走着,他发现朋友晕倒在前面的小水洼边,忙跑过去扶起他。这时,他看见朋友手中握着的果子,比自己的更小…… 【学习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朋友之间不仅需要互相信任和尊重,还需要沟通,交流和爱护,得到对方的肯定和鼓励,并感受到友谊的珍贵。 【教学方案一】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为什么喜欢和他交朋友? 2、揭示课题,板书:15 朋友之间 3、师述: 我们该怎样保持朋友之间的友谊呢?学习可今天这篇的问题。她们是怎么解决的呢?通过这件事,她们又有什么收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朋友之间》。 4、指名朗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兴奋、欲言又止、抗议、 光彩夺目、糟糕、自不量力、震惊、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4、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2、全班交流。学习质疑解难。 3、提出问题,教师总结归纳,在学习课文时找答案 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1、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交流,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左右结构:段词扭证 左中右结构:傲 上下结构:简 上中下结构:意 (3)重点指导书写“傲”字。 (4)学生书写。 【教学方案二】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提问:请同学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读了第15课,你知道了什么。 二、师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体会友谊得真正内涵。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1—4自然段,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1)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2)讨论交流。 师问:这时,作者的心情怎样? 2、学习课文5—28自然段。 (1)讨论:“我”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2)分别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不理解——“我只是觉得……”林童欲言又止。 她为什么不告诉我她的想法。 生气——我转身离去。 难过——一想起和林童过去是那样友好,现在却不能共同分享欢乐,我就很难过。 怀疑——也许很糟糕。 3、学习课文29—33自然段。 (1)请同学读演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谈谈自己的体会。 (2)分小组表演。 (3)全班表演。 (4)学生评议,交流感受。 (5)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三、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课文的感受。 【教学方案三】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想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自然段学习文章。 (1)全体男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这一段有几句话? ②第一句写什么? ③第二句写什么? (2)全体女生齐读第二自然界面,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②投影显示“两人看了,都坚持要对方摘大的,自己吃小的。争来争去,谁也没说服谁。”老师领读。两个人都有抢着吃小果子,说明两个朋友内心是怎么想的? ③出示课文挂图,边看边想,两个人看到树上的果子时,各是怎能样说的?试着表演一下。(指名两名学生上台表演) (3)老师读第三自然界段,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望着一行远去的脚印,他心里有点纳闷”,他纳闷什么? ②“拖着沉重的脚步步”与树上的果子之间是否有联系? (4)学习第四自然段,全班齐读。 ①朗读,比较句子,体会“忙“字的作用。 ②示句“他看见朋友们手中握着的果子,比自己的更小……”后面用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根据课文内容,当他到朋友的手中拿着比自己还小的果子时,会怎么想?试写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