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出自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商场里的玩具柜台前挤满了人,都是父母带着孩子来买玩具的。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的跑动的小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 售货员阿姨问他:“谁带你来的?” “妈妈。” 阿姨看看他身后并没有大人,又问:“你妈妈在哪儿?” “在那儿!”孩子用手指向药品柜台。 “妈妈在买药,让你在这儿等她,是吗?” 男孩点点头,又专心地看起小汽车来。 过了一会儿,男孩的妈妈来了,说:“小兵,咱们回家吧!” 阿姨忍不住对他妈妈说:“孩子在这儿站半天了,您就给他买辆小汽车吧!” “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男孩抢着说。 孩子的妈妈叹了叹气,说:“他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宽裕。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 听着听着,售货员阿姨的眼圈红了,说:“多懂事的孩子呀!这样吧,我买辆小汽车送给他,送给他做节日礼物。” “不,谢谢,我不要。”男孩拉着妈妈的手,走出了商场。 回到家里,售货员阿姨对自己的女儿说起这件事。女儿听了,连忙从玩具里找出一辆漂亮的小汽车,请妈妈带给那个小男孩。 售货员阿姨天天盼着再见到那个小男孩,好把小汽车送给他。 【教材简说】 读罢本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眼前总是浮现一个孩子的身影:“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耳边总是回响着孩子那“言不由衷”的令人心灵震撼的话语:“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他知道,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还得给爸爸买药,他懂得心疼妈妈。也计,他幼小的心灵还没有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也许,他没有能力像前一课的儿子样为妈妈做一些尽孝道的事情,但是,能够理解妈妈,知道心疼妈妈,这就足够了,就足以让我们感慨万千了。这个年龄的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以哭闹来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真是难以想象,他小小年纪,该怎样忍受“强烈的渴望”和因心疼妈妈而“坚决不要”这种巨大心理反差带来的痛苦啊! 读完课文,您可能会良久地沉默,会深深地叹息,更会感到深深的慰藉:为那懂事的男孩,为那心地善良的售货员阿姨,为那多病的爸爸,也为那无奈却又倍感欣慰的妈妈。带着您的感受,与学生们一起交流,一起为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自豪吧。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要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 2.默读课文,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建议】 (一)识字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让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尝试出一套小试卷,准备在小组内交流做题。通过“预习出题——交换做题——互不互改”这样的实践活动识字和巩固识字。 1.预习出题。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生字。首先通过读课文,勾生字、画生词、读带生字的句子来熟悉生字,再通过和熟字比较字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记忆生字,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出一份有关字词方面的试题。如: (1)读准字音方面,可以出给生字选择读音、判断对错或把音节补充完整的题目。 (2)认字方面,可以出词语连线搭配的题。 阿姨看玩具汽车闪着妈妈的手 妈妈售货抢着说 小兵买药拉着光芒 (3)根据字形,可以出猜字谜的题。 总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信他们,鼓励他们,肯定他们。 2.交换做题。 出好题后,分成小组交换做题 3.互评互改。 做完后,互相批改,再作出评价。 (二)读中感悟 学生分成四大组,进行合作学习。 1.初读感悟。 分小组自由默读或朗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互说感受,体会情感。 2.听读感悟。 学生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3.质疑讨论。 小组互相质疑,把最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写下来。再通过读解决问题。 (1)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说说你的理由。 (2)售货员阿姨是个怎样的人? (3)说说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药品礼物柜台玩具 富裕专心目不转睛兴奋的光芒 2.你家有什么玩具?你能写出他们的名称吗? (四)实践活动 你准备怎样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写几句自己的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