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言文:

 

文言文 《邹与鲁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释义

邹与鲁哄
邹与鲁哄①。穆公问曰:“吾有司②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③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阅读训练
一、穆公向孟子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百姓为什么“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孟子是怎样解答的?先说凶年百姓抛尸荒野、流离失所而有司不去赈济,再引用曾子的话告诫统治者要施行仁政。从中可看出孟子怎样的主张?以民为本,施行仁政。
二、文中孟子引用了曾子的话,有什么作用?是为了告诫统治者不要推行bao6*政要施行仁政。请联系文中内容翻译这句话。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后果会反加到你身上。
三、 解释下列词组。
1.莫之死 (即莫死之)
2.如之何 (对…怎么办 )
3.凶年饥岁 (饥荒之年)
4.莫以告 (不把真实的情况报告)

四、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 )
A.诛 反  B.则疾视其长上死而不救 而民莫死也
C.出乎者此古方        D.君仁政  人之才
二: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报效国家的忠臣,为什么百姓不愿意为国家赴死尽节。孟子认为这根子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
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有司与百姓这层关系。君主要施行仁政,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愿意为他赴难。
C.孟子指出当老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国家明明是仓廪充实,而官吏却乘机巧取豪夺。这种毫不体恤百姓的贪官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
D.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要原因。
(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离娄下》),孟子说的也是投桃报李的道理,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出乎尔者,反乎尔者”的理解。
参考答案
(1)C 原文没有“乘机巧取豪夺”的意思,而是强调官吏在灾年毫不体恤百姓,见死不救。
(2)贤明的君主待臣下如手足,臣下必把君主当腹心,以死相报。“出乎尔者,反乎尔者”这种情况在我们平常的人际交往中,也同样存在。“你不仁,我不义”和“你仁我义”情况的产生,都是原先善恶的回报。
注释
1 邹,春秋时邾国,战国时改国号叫”邹”,今山东省有邹县。鲁,周武王封弟弟周公在山东州一带地方,称“鲁国”。哄,古时形容战斗的声音,这里指战争。“圣贤说政”,就是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
2哄:即哄斗,交战。“閧”与“哄”在古代是不同的字,意义也不同,今化作“哄”
3穆公:邹国国君。
4 有司:官吏。
5莫之死:即莫死之,没有为他而死的。之,代长官。
6 胜:尽,完。
7疾:痛恨。
8如之何;怎么办。
9对:回答。
10凶:荒。
11转:抛弃。
12之:往。
13几:几乎。
14仓廪lǐn:粮仓。
15实:充实。
16莫以告:不把真实的情况报告。
17上慢:在上位的人怠慢。
18下:下面的百姓。
19曾子:即曾参,孔子的学生。
20尔:你。
21反之:报复在上位的人的机会。
22无尤焉:不要怪罪百姓。
23死其长:为他们的长官而死。
24尤:尤通忧 担心的事
译文
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拿他们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饥荒年头,您的百姓,年迈体弱的辗转饿死在荒山沟里,壮年人逃往四方,都快上千人了。然而您的粮仓里粮食满满的,库房里财物足足的,官吏不把真实情况报告,这就是对上怠慢国君,对下残害百姓啊。曾子说过:‘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后果会反加到你身上。’百姓从今以后可以反过来这样对待他们的长官了。您不要怪罪他们了。(如果)您能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长官,愿为长官牺牲。”

随便看

 

文言文经典名篇大全共收录21229篇文言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文言文的释义及阅读试题,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 7: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