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 方苞《四君子传·王源》原文及翻译 |
释义 | 方苞 原文:王源字昆绳,世为直隶宛平人。父某,明锦衣卫指挥。明亡,流转江、淮,寓高邮。源少从其父,喜任侠言兵。少长,从宁都魏叔子学古文。性豪迈不可羁束,于并世人视之蔑如也,虽古人亦然。所心慕独汉诸葛武侯、明王文成。于文章,自谓左丘明太史公韩退之外无肯北面者年四十馀以家贫父老始游京师佣笔墨贵人富家多病其不习时文笑曰:“是尚需学而能乎?”因就有司求试,举京兆第四人。曰:“吾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源以贫无资不能不托迹诸公间,而常以自鄙,未肯降辞色。或极饮大醉,嘲谑骂讥,中有所忌讳,诸公用此阳休貌之而阴摈焉。源虽好气,与世参商,然内行笃修,其兄死,旬岁中貌若非人。以余所见,居兄弟之丧,颜色称其情者,独源与山阳刘永祯两人而已。其于人果有善,未尝不降心。晚年与蠡县李塨游,大悦之。遂与师事博野颜习斋学《礼》,终日正衣冠,对仆隶必肃恭。然自负经世之略益坚,每曰:“吾所学乃今始可见之行事,非虚言也。” 译文/翻译:王源,字昆绳,是直隶宛平人。王源的父亲,在明末任锦衣卫指挥。明亡后流转到江淮一带,寓居在高邮。王源从小就跟从父亲学习,喜欢行侠仗义谈论兵法。年龄大些后,跟从宁都的魏叔子学习古文。王源性格豪迈不愿受到约束,认为全世界的人都不如自己,即使是古人也是如此。他心里唯独仰慕蜀汉的诸葛武侯和明代的王文成。在文章方面,自认为在左丘明、太史公、韩退之以外,没有比得上自己的人。四十多岁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父亲年纪大了,开始在京城游学,替别人抄写书籍,很多富贵人家的人批评他不学习写作应试的文章。王源笑着说“这还需要学习才能写作吗?”于是就到相关部门去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京兆地区的第四名。王源说:“我只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这上面,因此(这样做)被那些不了解自己的人的辱骂。”王源因为家里贫穷没有资金不得不寄身在权贵之间,而常常看不起自己,不肯把话说得柔和一些,把脸色放温和一些。(王源)有时饮到极点酩酊大醉,调笑戏谑怒骂讥讽,(言语)中有别人忌讳的事情,大家因此就表面上和他以礼相待,暗地里却摒弃他。王源虽然率真任性,不与世俗相合,然而居家的言行诚恳而美好,他的兄长去世后,一年时间里容貌凄苦得好像没有人形了。依我来看,为兄弟守丧,哀伤的表情和自己的感情相一致的,只有王源和山阳人刘永祯两人罢了。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王源晚年与蠡县的李塨交游,非常喜欢他。于是就和李塨一起拜博野人颜习斋为师学习《礼》,整天端正衣冠,对仆人也必定严肃恭敬。然而王源更加坚定自己有着治国安民的才能,常常说:“我如今所学习的实践是获取认知的必须途径,不是假话。” |
随便看 |
|
文言文经典名篇大全共收录21229篇文言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文言文的释义及阅读试题,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