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阅读练习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 一、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9、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夙夜优叹(早晚) B、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 21、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托付不效 B、深追先帝/遗诏 C、臣/不胜受恩感激 D、进尽/ 忠言 2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 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南昌市(09江西省)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臣 不 胜 受恩 感 激 1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3分) 躬( ) 损( ) 零(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1)遂许先帝以驱驰。 (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13.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三、青海省(09) (14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1)遂许先帝以驱驰( ) (2)邹忌修八尺有余( ) (3)池非不深也( ) (4)便要还家( ) 1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愿陛下亲之/信之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皆若空游无所/依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 (2)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文: 15.从选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2分) 答: 16.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四、湘潭市(09湖南省)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hong6*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危急存亡之秋( ) (2)悉以咨之( ) 1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2分)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 15.上文中很多词语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一个。(1分) 答: 16.对上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 五、资阳市(09四川省)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注解:①【器】重视。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③【屈致】委屈(他),招(他上门)来。④【诣】去拜访。⑤【凡】总共。⑥【因屏人】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⑦【倾颓】崩溃。⑧【信】现在写作“伸”。 ⑨【猖蹶】失败。 2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将军宜枉驾顾之(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由是先主遂诣亮( ) 24.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2分) 25.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3分) 26.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7.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 “一对”指的是 。
《出师表》中考题答案 一、19 . D 20 .译文: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21 . B 22 .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二、10、臣/ 不 胜 受 恩 感 激(1分) 11、⑴亲自 ⑵ 除去 ⑶落下,降落(3分,每小题1分) 12、⑴于是答应先帝奔走效劳;⑵征询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2分) 13、A。(2分) 14、⑴报先帝,忠陛下;⑵南方已定,兵甲以足。(2分) 三、12.(1)答应;(2)长,这里指身高;(3)护城河;(4)通“邀”,邀请。(任选两小题,多选按顺序评卷,2分) 13.A 14.(1)亲近贤臣,远避(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2)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共4分,意思接近即可,如关键词语漏掉或错译,酌情扣分) 1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分) 16.(1)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2)宁静淡泊,知恩图报,谨慎细致;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慧的化身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四、13、(1)时候;(2)都 14.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15.妄自菲薄作奸犯科 16.c【解析】本题较易。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c项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汉“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应交给“有司”判定他们受罚还是受赏,来显示公正严明。并非要“刘禅应和“有司”起处理赏罚之事”。其他三项分别从分析形势和提出建议方面,准确表达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答案: 23.卑鄙:低微鄙陋 顾:拜访 以:把 由是:因此 (2分,正确一处0.5分) 24.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2分) 2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3分) 26.①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②(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4分,每小题2分,如“躬、于、闻、达、遂、许、驱驰、每”以及宾语前置等词语、句式落实不够,酌情扣分。) 27.《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2分,每空1分。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给分。) 《出师表》练习题 一、给加点字注音。 崩殂cú侍卫shì陟罚zhì臧否zàng pǐ 郭攸之yōu 费祎yī 以遗陛下wèi裨补bì 阙漏quē 性行xíng 淑均shū 行阵háng 倾颓qīng tuí 苟全gǒu 猥自枉屈wěi 夙夜忧叹sù 庶竭shù jié 驽钝nǔ dùn 斟酌zhēn zhuó以彰其咎zhāng jiù咨诹zōu遗诏zhào 二、解释加点的词。 益州疲弊 人力物力缺乏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 时 此皆良实 善良诚实的人 若有作奸犯科 奸邪的事;科条法令 优劣得所 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的原因;衰败,覆没 愿陛下亲之信之 亲近;信任 遂许先帝以驱驰 奔走效劳 后值倾覆 兵败 深入不毛 不长庄稼的地方,指荒凉的地方 庶竭驽钝 竭尽;喻平庸的才能 攘除奸凶 铲除;奸邪凶恶的人 临表涕零 落下眼泪 恢hong6*志士之气 扩大,发扬 不宜妄自菲薄 随意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 说话不恰当 陟罚臧否 奖惩功过,好坏 必能裨补阙漏 补救;缺点;疏漏的地方 晓畅军事 通晓 臣本布衣 平民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因此;给予 猥自枉屈 降低身份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任务 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 怠慢、疏忽 以彰其咎 表明;过失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询问;正言 三、解释多义词。 1、道 中道崩殂:道路 2、遗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咨诹善道:办法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3、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判 4、无 若无兴德之言:没有 每与臣论此事:议论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不论 5、为 俱为一体:是 6、行 然后施行:实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行 性行淑均:行为 众议举宠为督: 做,担任 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 四、解释古今异义词。 1、诚宜开张圣听 古:扩大 今: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痛心遗憾 今:十分憎恨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品质、言行)恶劣、下流 4、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感动,激励 今:感谢 五、 翻译句子。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6、臣不胜受恩感激。 六、填空。 1、表,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课文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3、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远佞 表达了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4、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可概括的六个字:报先帝、忠陛下。 5、文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亲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苟全性命……于诸侯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危难之间 6、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7、文中的成语有: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计日可待、斟酌损益、亲贤远佞、引喻失义等。 8、能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等。 七、阅读理解。 (一)第1段 1、作者提出不利的客观条件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 目的是使刘禅认识到决定存亡的危急形势,希望刘禅思危。 2、作者提出有利的主观条件的目的又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侍卫之臣……欲报之于陛下也”。目的是使刘禅认识到客观形势固然堪忧,但希望犹存。 3、作者为什么要先分析当前形势? 使刘禅认识到形势危急但希望犹存,进而启发他采取有利于兴复汉室的政策,为提出建议做准备。 4、作者在这段向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 广开言路。(开张圣听) 5、这段中包含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后果又是什么? 成语:妄自菲薄。意思:过分地看轻自己。后果:以塞忠谏之路也。 (二)第2段 1、这段作者提出了什么建议? 严明赏罚。 2、具体做法是什么?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三)第3-5段 1、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推贤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1)宫中:推荐良实,志虑忠纯的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2)营中:推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 3)其他: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 目的是消除北伐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2、作者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历史,并引先帝故事,意在说明什么? 总结两汉历史兴衰的经验教训,说明“亲小人”必将导致亡国。 3、作者在这段向后主又提出了什么建议?三条建议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亲贤远佞。其中“亲贤远佞”是建议的核心。因为做不到这一点,一、二条建议就无法落实。文中“荐贤”等皆在于此。 (四)第6段 1、这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甘于淡泊的生活。 3、这段回顾了两件事,即:三顾茅庐和临危受命。作者回顾这两件事的用意是 1)表达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 2)告戒刘禅要学习父亲礼贤下士,任人唯贤。 3)告戒刘禅创业艰难,守业不易。 4、这段中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成语:三顾茅庐。意思:现在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5、这段中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五)第7段 1、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工作: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安定了后方,做好战备。) 目的: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指什么? 白帝城托孤、兴复汉室。 3、从这段中选出六个字,概括诸葛亮在本文中的感情。 报先帝,忠陛下。 4、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出师的决心的? 1)以出师为己任。“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定下军令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六)第8段 1、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对贤臣:“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要有“兴德之言”。 对后主:“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2、诸葛亮写本文表达了对后主刘禅怎样的希望和感情? 希望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 表达了效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3、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4、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受恩感激,“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勉励后主刘禅要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5、谈谈亲贤远佞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例: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亲近贤人,才能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也只有疏远小人,才能避免他们的不良影响。“孟母择邻”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亲贤远佞无论对于领导干部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作者在本篇所表达的思想可用“报先帝_、忠陛下_”六个字来概括。 2._“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_”一句,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愿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3.表中着重回顾了__“三顾茅庐”、和“临崩寄大事” _两件大事,表达了诸葛亮的“北定中原”坚强意志和_受恩感激_之情。 4.作者写这篇表的用意是希望后主 “亲贤臣,远小人”。”。 5.表中13次提到先帝,作用是:_勉励后主刘禅要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