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 蜃说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
释义 | 蜃说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宋)林景熙① ①尝读《汉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初未之信。 ②庚寅季春,予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予骇而出。会颖川主人走使②邀予。既至,相携登聚远楼东望。第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巘,列如崪岫,隐见不常。移时,城郭台榭,骤变歘起③,如众大之区,数十万家,鱼鳞相比,中有浮图老子之宫,三门嵯峨,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若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日近晡,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笔谈》纪登州海市事,往往类此,予因是始信。 ③噫嘻!秦之阿房,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陈之临春、结绮,突兀凌云者何限,远去代迁,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何暇蜃之异哉! 【注】①林景熙,宋末爱国诗人。②走使:派遣仆人。③歘(xū)起忽然涌起。 1.第①段初未之信中的之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从第①段的初未之信到第②段的予因是始信,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3.第②段中向之有者安在?是倒装句,还原后的句子是 ,其现代意思是 。(2分) 4.对本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写日期时采用了干支纪年法,季春是指农历三月。 B.作者运用定点观景方法,依据时间先后描绘海市变化。 C.作者将多个朝代的'宫殿与海市进行对比,突出其一致。 D.本文先叙事写景,然后说理,议论水到渠成发人深省。 5.作者借助叙事写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慨?(3分) 参考答案 1.《汉天文志》中记载的蜃吐气好像楼台的景象。 2.亲眼看到了海市及其消失的过程。 3.向之有者在安。刚才所有的海市在哪里呢? 4.C(是类比) 5.作者由蜃景的幻化漫灭,感慨世间华屋丘墟、沧海桑田,包含着对宋王朝的追忆叹恨。 【译文】 我以前曾经读到《汉书天文志》上有记载道:海边有蜃吐气,形状很像楼台。一开始时我并不相会有这样的事情。 唐寅三月,我为了躲避兵乱,暂住在海滨。有一天正在吃午饭时,家僮急急忙忙地跑过来报告外面发生了怪事:大海里突然涌现几座大山,全是以前没见过的,父老们看了觉得非常惊奇。我听了以后十分惊诧,赶忙跑出去看,正巧遇到颍川主人派人来邀我前往共赏此奇景。到了海边,我和颍川主人一同登上聚远楼向东望去,只见在广大无边的海面上,直立的蜃景像奇特的山峰、连绵的蜃景像重迭的山峰、排列成行的蜃景像高峻的山峰,时隐时现。过了一会儿,城墙亭阁忽然浮现,犹如一座人口多的城市,几十万户人家像是鱼鳞般整齐而密集地排列着,其中有佛寺、道观、三门,高大雄伟;钟楼和鼓楼像鸟的翅膀一样分别护着寺观的左右两侧,屋檐翘出如牙的建筑装饰,历历可辨,就是穷尽公输般的技巧也没有办法超越它。又过了一会儿,蜃景又起了变化,有的像站立着的人,有的像野兽在逃散,有的像飘扬的旌旗,有的像瓮盎之内的器具,千姿万态,变幻不定,直到傍晚时分,蜃景才慢慢消失,先前所看到的奇异景象那里去了呢?大海还是像往常一样风平浪静。沈括在《笔谈》上所记载的登州所出现的海市蜃楼,大概就像是这样吧!我是因为亲眼看过,所以才开始相信有这回事的。 唉!想来秦朝的阿房宫、楚国的章华台、曹魏的铜雀台、陈朝的临春阁和结绮阁,如此高耸入云的楼台殿阁,历代不知有多少,可是物换星移、朝代交替,这些宫殿楼阁都已经荡然无存,化为焦土、尘埃,这也算是一种海市蜃楼吧!想到这些,那里还有闲暇工夫去讨论这种蜃景的奇异现象呢? |
随便看 |
|
文言文经典名篇大全共收录21229篇文言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文言文的释义及阅读试题,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