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次七仓怎么写好看:
水次七仓历史词典解释
清代仓名。设于水陆交通要冲之地用以储粮,计七仓。德州、临清、淮安、徐州、江宁(今南京)各设一仓,凤阳(今属安徽)设二仓。专供发放运军月粮,及驻防过往官兵粮饷之需。
词语分解:
- 水次的解释 1.水边。汉书·赵充国传:“臣前部士入山,伐林木大小六万餘枚,皆在水次。”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裴越客:“﹝ 裴越客 ﹞遇水次板屋,屋内有榻,因扫拂,即之憇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尝与 高西园 散步水次。时春冰初泮,净緑瀛溶。”2.指船只泊岸之处,码头。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主人预计客之多寡,或籐綳,或走舱,赁泊水次。”清史稿·食货志一:“至内河船隻,於船尾设立粉
- 仓的解释 仓 (倉) cāng 收藏谷物的建筑物:米仓
历史知识推荐:河南府路
又称河南路。元以河南府置。治洛阳县今市。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巩义市、登封市以西和熊耳山以北地区。属河南江北行省。明洪武元年1368复为河南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