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靼怎么写好看:
鞑靼书法图片
鞑靼历史词典解释
古代北方族名,唐以来有达怛、达靼、达旦、达打、塔坦、达达、塔塔儿等异译。其名始见于唐开元二十年 (732) 突厥文 《阙特勤碑》,作Otuz Tatar (三十姓达怛),居突厥之东 (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应即汉籍所称的室韦诸部。Tatar本是其中一部,因其在诸部中最强,其名遂被用为统称。自唐后期许多部落先后西迁,分布于蒙古高原各地,至两宋、辽、金时期,中原和西域人遂将蒙古高原各部泛称为鞑靼 (辽人又称之为 “阻卜”)。又将漠北蒙古部称为黑鞑靼,漠南汪古部称为白鞑靼。蒙古兴起后,灭塔塔儿,兼并诸部,遂统称蒙古,但中原、西域人仍习称鞑靼。元亡以后,明代把东部蒙古 (元帝室后裔所部) 称为鞑靼。
词语分解:
- 鞑靼的解释 1 2 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3 前苏联民族之一
- 鞑的字典解释 鞑 (韃) dá 〔鞑靼( 〔鞑6*子〕旧时称蒙古族人
- 靼的字典解释 靼 dá 〔鞑靼〕见“ 柔软的皮革
历史地名推荐:梧桐陂
又名梧桐湖。在今安徽淮北市东北梧桐村附近。水经·睢水注: “睢水又左合白沟水,水上承梧桐陂,陂侧有梧桐山。” 会贞按: “梧桐陂在梧桐山侧,则陂盖取山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