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洒怎么写好看:
飞洒书法图片
飞洒历史词典解释
亦称飞走、洒派、飞派、活晒。明代富家巨室逃避徭役之手段。明制,凡民田二十亩以下,不得编佥徭役。巨室购置田产,遇攒造黄册时,贿通里胥书手,将应纳米粮数析分合、勺,分洒于百户之内。积合、勺成升,积升成斗,积斗成石,渐以消纳。而被洒者岁岁为之赔纳,莫知所从来。
词语分解:
- 飞洒的解释 1.飘散洒落。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联翩飞洒,徘徊委积。” 冰心 最后的安息:“只有微尘似的雨点,不住的飞洒。”2.特指 明 清 地主勾结官府,将田地赋税化整为零,分洒到其他农户的田地上,以逃避赋税的一种手段。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若钱粮作弊飞洒各区,则是家至户到,无不受其荼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谋同飞洒,不令主知。”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六章:“
- 飞的字典解释 飞 (飛) fēi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
- 洒的字典解释 洒 (灑) sǎ 使水或其他东西分散地落下:洒水
历史知识推荐:刁马河
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南。北宋元丰二年1079开清汴工程,五年因汴河暴涨,自汴河开生河一道,分泄入刁马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