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曹书佐主簿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东汉末年刘备置。掌功曹之簿录书记等。《三国志·蜀书·李恢传》:“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以恢为功曹书佐主簿。”参看“功曹”、“功曹书佐”、“主簿”条。
词语分解:
- 功曹的解释 1.官名。 汉 代郡守有功曹史,简称功曹,除掌人事外,得以参预一郡的政务。 北齐 后称功曹参军。 唐 时,在府的称为功曹参军,在州的称为司功。2.吐绶鸟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吐綬鸟,一名功曹。”
- 主簿的解释 官名。 汉 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多置之。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至 魏 晋 时渐为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此后各中央官署及州县虽仍置主簿,但任职渐轻。 唐 宋 时皆以主簿为初事之官。 明 清 时各寺卿也有设主簿的,或称典簿。外官则设于知县以下,为佐官之一。后省并。南史·儒林传·伏曼容:“﹝ 伏曼容 ﹞父 胤之 , 宋 司空主簿。”
历史官职推荐:五教
①五伦之教。传说舜时司徒所掌。尚书·虞书·舜典:“汝作司徒,敬敷在宽。”左传·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 父义、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②唐朝司徒俗称。因传说司徒掌五教,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