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口同辞怎么写好看:
异口同辞书法图片
异口同辞历史词典解释
同“异口同声”。唐 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臣具委细问其碛北事,皆异口同辞。”
见“异口同声”。唐·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臣具委细问其碛北事,皆异口同辞。”
词语分解:
- 异口的解释 亦作“异口”。1.不同的说法。尉缭子·攻权:“异口虚言,将无修容。” 明 徐渭 寿史母序:“恭人居其上,天下之贤司隶,自髫至叟无或异口。”2.犹众口。参见“ 异口同声 ”。
- 同辞的解释 1.谓用语、称号相同。公羊传·隐公七年:“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 何休 注:“若继体君亦称即位,继弑君亦称即位。” 徐彦 疏:“谓美恶不嫌者通其同辞,由是之故,春秋同其辞也。”汉书·叙传上:“十餘年间,外内骚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 刘 氏,不谋而同辞。”2.犹言异口同声。意见一致。国语·晋语九:“﹝ 阎明 叔褒 ﹞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三国志·
历史典故推荐:以锥餐壶
用锥子到壶里取东西吃。比喻达不到目的。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春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偏正 用锥子往壶里取食物吃。比喻达不到目的。荀子·劝学:“不道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