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蒲津桥 |
释义 | 蒲津桥历史知识 蒲津桥怎么写好看:蒲津桥历史词典解释战国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初作河桥于蒲津(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西南),其后西魏、隋、唐皆在此连舟为浮梁。《新唐书·地理志》:开元十二年(724),“铸八牛,牛有一人策之,牛下有山,皆铁也,夹岸以维浮梁”。唐以前仍称“河桥”,唐始称为蒲津桥。《唐六典》谓天下河桥有三,此居其一。自宋以后,累经修治。《宋史·张焘传》:焘为陕西都转运使。“蒲津浮桥坏,铁牛皆没水中,焘以策列巨木于岸以为衡,缒石其杪,挽出之,桥复其初”。万历中河徙,桥遂废。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拉祜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拉祜纳黑拉祜、拉祜西黄拉祜和拉祜普白拉祜,他称倮黑、哥搓、缅和目舍等。主要分布于澜沧江两岸的澜沧、思茅两地区,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为多,与汉、傣、彝、哈尼、布朗、佤等族交错聚居或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