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不二价怎么写好看:
口不二价书法图片
口不二价历史词典解释
嘴里不说两种价钱。指做买卖时定价说一不二,没有虚头。《后汉书.韩康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亦作“言无二价”。《镜花缘》一一回:“况敝货并非‘言无二价’,其中颇有虚头。俗云:‘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七二回:“别的东西有个要价还价,这个纸是言无二价的,五分银子一张。”
主谓 出卖商品的价钱实在,不讨价还价。也用以泛指话一说出口就不再改变了。《后汉书·韩康传》:“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用于表达商品交换或话语说一不二的定论。→一言为定言不二价 ↔讨价还价
词语分解:
- 口的解释 口 kǒu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
- 二价的解释 亦作“ 二贾 ”。1.不同的价格。汉书·王莽传上:“市无二贾,官无狱讼。” 颜师古 注:“贾,音价。”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於 长安 市,口不二价,三十餘年。”2.讨价与还价。 汉 王充 论衡·是应:“买物安肯不求贱?卖物安肯不求贵?有求贵贱之心,必有二价之语。”南史·文学传·崔慰祖:“ 慰祖 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寧有减不?’答曰:‘诚异 韩伯休 ,何容二价?’”
历史典故推荐:良常
南朝 梁 陶弘景真诰十一载:秦始皇三十一年登句曲山北陲,会群官,叹曰:“巡狩之乐,莫过于山海。自今以往,良为常也。”后因以“良常”称句曲山北陲。山在今江苏省 句容县。清 赵翼寄怀杜阁诗:“深壑透宛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