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
释义 |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历史典故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历史词典解释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卷三四):“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原为古代形容长江流经湖北黄牛滩时迂回曲折的民谣,后传为典故。 唐.李白《上三峡》诗:“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钟弦比喻知音。清魏源岳麓介景台夜作诗之二: “郢和岂无侣,钟弦良费寻。” 参见:○高山流水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