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端 |
释义 | 三端历史典故 三端怎么写好看:
三端历史词典解释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第五章:“鸟之美羽勾喙者,鸟畏之。鱼之侈口垂腴(腴,此指鱼腹下的肥肉)者,鱼畏之。人之利口赡辞者,人畏之。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 “文士之笔端,武士之锋端,辩士之舌端”合称“三端”。笔端可为褒贬,锋端可以杀伤,舌端可以毁誉,三者都是极厉害的。既然厉害,故可毁伤于人,所以古人提出应避之以全身远害。 唐.权德舆《数名诗》:“三端固为累,事物反徽束。”这里取“三端”以切“数名诗”之“三”字。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江海之士江海:旧指隐士的居处。旧指隐居不仕之人。庄子.刻意:“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 偏正 靠近水边居住的人。不愿做官而避开尘世,过悠闲脱俗的生活。庄子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