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却炎榭口号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却炎榭口号原文避暑庄中榭却炎,片时徙倚爽而恬。 虽然转语应宜念,美善由来忌并兼。 诗词问答问:却炎榭口号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绝句 押盐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二十三 参考注释避暑(1) 到凉爽的地方度过炎热的暑期 (2) 避免中暑 片时一会儿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独徒倚以仿徉。——《楚辞·哀时命》 徙倚久之。——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虽然(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虽然年过六十,劳动劲头却比得上年轻的小伙子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鲁迅《故乡》 (2) 虽然如此,虽是这样;即使这样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战国策·魏策》 转语(1).转告。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今既无由缘进言,言之恐益累高明,是以负所期待,窃窃转语於人,不见成效,此 愈 之罪也。”《“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六月一日,学生代表数人晤省会议长 康君 ,告以罢课之理由,及要求之条件,恳其转语 赵督 ,允将电及宣言书发出。” (2).训诂学术语。因时地不同或其他原因而音有转变的词。有音转而义不变的,如《方言》第三:“庸谓之倯,转语也。”“庸”、“倯”是迭韵相转。《方言》第十:“……有音转义变而分化为不同的词的,如《尔雅·释水》:水注溪曰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澮。”“ * 为澜,小波为沦。”“溪”、“谷”、“沟”、“澮”和“澜”、“沦”都是双声相转。 (3).佛教语。禅宗谓拨转心机,使之恍然大悟的机锋话语。如 云门 三转语、 赵州 三转语等。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悟百丈不昧因果》:“某甲对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坠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责脱野狐身。’”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二折:“[正末云]假若生死止在何处?速道速道。[旦儿云]师父,我答不的这一转语。”《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和尚,这四句只当引子,不算输赢。我有一转语,和你赌赛输赢,不赌金珠富贵。” (4).引申为解释的话。《朱子语类》卷八七:“今欲下一转语:取於人者,便是‘有朋自远方来’,‘童蒙求我’。” 茅盾 《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读者要求长篇小说,我们接受了这要求,供给了长篇的作品了,但我们的工作做得怎样?对这一点,我们又该下怎样的一个转语呢?” (5).指转换话题。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古书发端之词例》:“‘若夫’者,转语之词也;而古人或用以发端。” 美善美好。《荀子·哀公》:“所谓士者,虽不能尽道术,必有率也;虽不能遍美善,必有处也。”《魏书·崔浩传》:“漠北高凉,不生蚊蚋,水草美善,夏则北迁。” 许地山 《空山灵雨·愿》:“愿你有六手、十二手、百手、千万手、无量数那由他如意手,能成全一切世间等等美善事。” 由来(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并兼合并;并吞。《墨子·非攻下》:“今天下之诸侯,将犹多皆免功伐并兼,则是有誉义之名,而不察其实也。”《史记·苏秦列传》:“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江左 造创,豪族并兼。” 清 吴伟业 《茸城行》:“非为仇家告并兼,即称盗贼通囊槖。” 兼并;吞并。 明 张敬修 《太师张文忠公行实》:“贫民不至独困,豪民不能併兼。”《东周列国志》第二二回:“ 公子申 果堪主社稷,即当扶立为君,以脩邻好,不然,便可併兼其地。” 清 林则徐 《清釐福州小西湖界址告示》:“岂忍纵豪右之併兼,而致良农之坐困。”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