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珠于泽,谁能不含历史词典解释
谓明珠出于水泽,则人皆取而含之。比喻君权旁落,则人皆谋夺之。《后汉书.翟酺传》:“臣恐威权外假,归之良难,虎翼一奋,卒不可制。故孔子曰:‘吐珠于泽,谁能不含。’”李贤注:“《春秋保乾图》曰:‘臣功大者主威侵,权并族害己奸行,吐珠于泽,谁能不含。’谕君之权柄外假,则必竞取以为己利,犹珠出于泽中,谁能不含取以为己宝也。吐犹出也。”
词语分解:
- 吐珠的解释 据淮南子·览冥训“ 隋侯 之珠” 汉高诱 注载, 隋侯 见大蛇伤断,用药敷治,后蛇衔大珠来报。后因以“吐珠”喻报恩。 宋 欧阳修 <归田录>自序:“曾不闻吐珠衔环,效虵、雀之报。”
历史典故推荐:杀6*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鲁智深道:‘杀6*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