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度泗水桥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度泗水桥原文遥源出陪尾,螮蝀卧波横。 露浥花光润,烟低柳意轻。 民风胜前度,时节欲清明。 瞻仰宫墙近,曷胜望道情。 诗词问答问:度泗水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六十二 参考注释遥源遥远的源头。 南朝 梁 王屮 《头陀寺碑文》:“遥源濬波,酌而不竭。” 北周 庾信 《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 高阳 之子, 少典 之孙, 苍林 远遘, 若水 遥源。” 宋 曾巩 《幽谷晚饮》诗:“遥源窗难窥,盘石坦如磋。” 陪尾古山名。《书·禹贡》:“ 熊耳 、 外方 、 桐柏 ,至于 陪尾 。” 孔 传:“四山相连,东南在 豫州 界, 洛 经 熊耳 , 伊 经 外方 , 淮 出 桐柏 ,经 陪尾 。”《史记·夏本纪》作 负尾 ;《汉书·地理志上》作 陪尾 。所在之地有二说。一说在今 湖北 安陆 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禹贡山》:“ 陪尾山 在 江夏 安陆县 东北。”一说在今 山东 泗水 东, 泗水 所出的 陪尾山 。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八流亦出名山: 渭 出 鸟鼠 , 汉 出 嶓冢 , 洛 出 熊耳 , 涇 出 少室 , 汝 出 燕泉 , 泗 出 陪尾 。”其后《隋书·地理志》、《大清一统志》及近代学者多从此说。 螮蝀虹的别名。借指桥。比喻才气横溢 光润光滑润泽(多指皮肤) 最后用椴木炭水磨,目的在使成品的表面光润。——《景泰蓝的制作》 柳意(1).柳丝飘拂的情韵。 唐 韦应物 《晓坐西斋》诗:“柳意不胜春,巖光已知曙。” 唐 李商隐 《向晚》诗:“花情羞脉脉,柳意悵微微。” (2).喻指春意。 民风民众的风气;民间风俗 民风淳朴 前度(1).见“ 前图 ”。 (2).前一次;上一回。 唐 元稹 《醉醒》诗:“ 积善坊 中前度饮, 谢 家诸婢笑扶行。” 宋 周邦彦 《风流子》词:“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繚绕,前度莓墙。” 清 龚自珍 《某生与友人书》:“豆蔻芳温启瓠犀,伤心前度语重题。” 许地山 《枯杨生花》:“前度曾来的门墙依然映入 云姑 底瞳子。” 时节(1) 季节;时令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清明时节;秋收时节 (3) 时候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清明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在节日里人们扫墓和向死者供献特别祭品 瞻仰(1) 恭敬地观看 瞻仰遗容 (2) 仰视 瞻仰昊天 宫墙(1).住宅的围墙。《管子·八观》:“宫墙毁坏,门户不闭,外内交通,则男女之别毋自正矣。” (2).《论语·子张》:“ 叔孙武叔 语大夫於朝曰:‘ 子贡 贤於 仲尼 。’ 子服景伯 以告 子贡 。 子贡 曰:‘譬之宫墙, 赐 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后因称师门为“宫墙”。 汉 蔡邕 《郭有道太原郭林宗碑》:“宫墙重仞,允得其门。” 元 刘詵 《咏归亭赋》:“屹宫墙之数仞,接道义之通衢。” 孔尚任 《出山异数记》卷五引 清圣祖 ( 康熙 )《过阙里》诗:“鑾輅来 东鲁 ,先登夫子堂。两楹陈俎豆,万仞见宫墙。” 陈去病 《自兖州过曲阜谒圣庙孔林》诗:“宫墙高万仞,循走傴吾躬。” (3).指宫廷的围墙。 唐 岑参 《送郑少府赴滏阳》诗:“青山入官舍,黄鸟度宫墙。” 唐 杜牧 《阿房宫赋》:“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恣劫》:“ 咸阳 王气都沦丧,离离满宫墙。”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仰望森森的宫墙,隔断了春天,隔断了人世。” (4).借指朝廷。《晋书·段灼传》:“﹝古之明王﹞仁孝著乎宫墙,弘化洽乎兆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劫宝》:“起烟尘, 金陵 气暗,怎救宫墙!” 曷胜何胜。用反问语气表示不胜。《续资治通鉴·元仁宗延祐六年》:“朕与卿等居暖室,宗戚、昆弟远戍边陲,曷胜其苦!” 望道谓敬慕有道之人。 明 徐渭 《代云南策问》之五:“ 汤 之执中立贤,与 文 之视民望道, 武 之不泄不忘,并非事也,心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