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脩边幅历史词典解释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肆欲轻言,不脩边幅。”《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不脩边幅,谓人不饰仪容。”
词语分解:
- 不脩的解释 亦作“ 不修 ”。1.不修明;不整治。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不脩其政德,而贪昧於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 三国 吴 韦昭 博弈论:“人事旷而不脩。”2.不修缮。 汉 班彪 北征赋:“过 泥阳 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脩。”3.不学习;不讲究。汉书·高帝纪下:“ 高祖 不脩文学,而性明达。”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公为人和易有容,不修苛节,见人无贵贱皆与饮酒。”
- 边幅的解释 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仪表、衣着不修边幅
历史典故推荐:满床笏
笏hù护: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制成。笏板搁置满床。形容一门多人为官,家族显赫。典出唐崔神庆父子事迹。崔神庆,贝州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