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置若罔闻 |
释义 | 置若罔闻历史典故 置若罔闻怎么写好看:
置若罔闻历史词典解释置:放着。若:像。罔:不。放在一边,像没有听到一样。明.朱国祯《涌幢小品.阁臣相构》:“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推其微意,谓便做也得。”梁启超《政治与人民》:“我则政府置若罔闻,一任无行之暴,而莫或代人民以谋抵抗。” 述补 置,放着;若,像;罔,不;闻,听。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形容不过问、不关心。《红楼梦》16回:“宁荣两处上下内外人等,莫不欢天喜地,独有宝玉置若罔闻。”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而甘陕的王辅臣拥兵自重,对朝廷的平叛严旨置若罔闻。”△贬义。多用于形容对人或事漠然处之的态度。→充耳不闻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瓮尽杯干瓮、杯:盛器。比喻钱物用尽,囊空如洗。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陈秀才那时已弄得瓮尽杯干,只得收了心,在家读书。” 并列 本指酒已喝完,比喻钱物用尽,囊空如洗。初刻拍案惊奇卷15:“陈秀才那时已弄得~,只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