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内府二十四衙门历史词典解释
官署名。明代南京宦官衙门的统称。即指永乐迁都北京后留置于南京的原宦官十二监、四司、八局,共二十四衙门。
词语分解:
- 南京的解释 1.古都名。 唐 安史 之乱, 玄宗 奔 蜀 。到 至德 二载,收复两京,还都 长安 ,遂将 蜀郡 改为 成都府 ,建号 南京 。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六:“北地虽夸 上林苑 , 南京 还有 散花楼 。”2.古都名。 契丹 神册 四年葺 辽阳 故城建 东平郡 。 天显 三年迁 东丹国 都于此,升为 南京 。3.古都名。 契丹 会同 元年得 幽 蓟 十六州,升 幽州 为 幽都府 ,建
- 四衙门的解释 明 代指吏部、翰林院、六科给事中及各道监察御史; 清 代去吏部,加詹事府。是当时所谓“清要”衙门。儒林外史第十回:“向在京师,蒙各部院大人及四衙门的老先生请个不歇。”
历史知识推荐:召诰
尚书篇名。书序:“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伪孔传认为系召公所作,史记·周本纪认为系周公所作。诰文总结了商代灭亡的教训,指出商“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谆谆告诫成王须“疾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