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羹之让历史词典解释
《史记.项羽本纪》载:楚 汉相争,汉军“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zǔ,古代祭祀时盛牲的礼器),置太公其上,告汉王(刘邦)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后因以“杯羹之让”谓受人挟持或遭人指责。《太平广记》卷三一〇引《纂异记.三史王生》:“此人理不可屈,宜速逐之,不尔,必遭杯羹之让也。”
词语分解:
- 杯的解释 杯 bēi 盛酒、水、茶等的器皿:杯子
- 让的解释 让 (讓) ràng 不争,尽(j媙 )着旁人:让步
历史典故推荐:汉武济汾
同“汉武横汾”。唐 李適侍宴安乐公主庄应制诗:“贵主称觞万年寿,还轻汉武济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