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麑历史词典解释
《韩非子.说林上》:“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适至而求麑。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孟孙曰:‘夫不忍麑,又将忍吾子乎?’”此事又见《淮南子.人间》、汉刘向《说苑.贵德》。
秦西巴怀隐测之心,将麑放还给鹿母,后遂以“放麑”用为仁慈的典故。
关于“存麑”的故事,见《艺文类聚》卷九五“兽部下”“鹿”下引《魏末传》,大意是魏明帝曹郈见鹿母被杀,触景伤情,因而拒杀鹿子,使麑鹿得到存活。
唐.阵子昂《感遇》诗之四:“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此用“秦西巴”事。
词语分解:
- 放麑的解释 亦作“ 放麛 ”。韩非子·说林上:“ 孟孙 猎得麑,使 秦西巴 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 秦西巴 弗忍而与之。”后以“放麑”为仁德之典。东观汉记·光武纪:“仰视天,俯视地,观于放麑啜羹之义,二者孰仁矣?”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四:“吾闻 中山 相,乃属放麑翁。” 明 张居正 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书:“盖度彼既感吾放麑之恩,而又适愜其平生之愿。”
- 放的字典解释 放 fàng 解脱约束,得到自由:把笼子里的鸟放了
- 麑的字典解释 麑 ní 幼鹿
历史典故推荐:羁丱
同“羁角”。丱,古时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新唐书.许王素节传:“方羁丱,即诵书日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