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寺怎么写好看:
国子寺历史词典解释
官署名。古代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北齐置,掌训教胄子,管理中央、地方学校之政。设祭酒一人为长官。领国子、太学、四门三学,各有博士、助教及学生。诸郡太学亦隶之。隋代沿置,隶太常寺,设祭酒一员,属官有主簿、录事。统国子、太学、四门、书、算各学,各置博士、助教等学官。开皇十三年(593)独立,改名国子学。大业三年(607)又改国子监。
词语分解:
- 国子的解释 1.公卿大夫的子弟。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 郑玄 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汉书·礼乐志:“朝夕习业,以教国子。国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 清 刘书年 刘贵阳说经残稿·国子证误:“国子者,王大子、王子、诸侯公卿大夫士之子弟,皆是,亦曰国子弟。”2.指国子学。北史·儒林传论:“ 明 元 时,改国子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及迁都 洛邑 ,詔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隋书·韦艺传
- 寺的字典解释 寺 sì 古代官署名: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庙礼仪的官署)
历史知识推荐:龙鸣剑
1877—1911 清末四川荣县人,字雪嵋,一字骨珊。成都优级师范学堂肄业。光绪三十三年1907游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次年回国。宣统二年1910初回四川,被选为咨议局议员,在成都创办法政学堂,从事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