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行枢密院历史词典解释
官署名。元代地方统军机构。世祖至元十年(1273)四月,由东川统军司改置,设司于重庆附近,掌东川诸军,置行院事、佥院、同佥等官。十三年四月,并入西川行枢密院。
词语分解:
- 枢密院的解释 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主管官称枢密使。 五代 、 后梁 建崇政院,以崇政使知院事。 后唐庄 宗 同光 元年改为枢密院,以枢密使知院事与宰相共秉朝政,文事出中书,武事出枢密。 宋 代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号为“二府”。 辽 分置北枢密院相当兵部、南枢密院相当吏部及 汉 人枢密院掌 汉 族地区兵马。 元 代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边防及宫廷禁卫等事。 明太祖 改置大都督府,枢密院遂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历史知识推荐:草坡羌
明四川境内羌人之一。主要分布在今汶川县草坡乡一带。正统七年1442攻汶川,抢去寒水土巡检印信。隆庆二年1568又杀寒水土巡检高茂林,掳男女百余人。一度自封宣慰司。万历中,明军与瓦寺土司南吉二朋联合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