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苾明碑历史词典解释
唐代碑刻。题为“大周故镇军大将军,行鹰扬卫大将军兼贺兰都督,上柱国,凉国公契苾府君之碑铭,并序”。娄师德撰文,殷玄祚书。先天元年(712)十二月十六日立。原碑在陕西咸阳市北五里双泉洞东北崖上,略有残缺。契苾明,唐将契苾何力子,袭父爵,仕于唐。碑文叙契苾部落的迁徙和何力父子的功业,可补正史之阙。《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七、《金石萃编》卷七录其文;岑仲勉《突厥集史》有校释。
词语分解:
- 契苾的解释 1.古族名。 敕勒 诸部之一, 隋 唐 时居 焉耆 西北。 贞观 六年公元632年归 唐 。徙 甘 凉 间。后北徙 乌特勤山 今 杭爱山 东支。新唐书·回鹘传下:“ 契苾 亦曰 契苾羽 ,在 焉耆 西北 鹰娑川 , 多览葛 之南。”2.复姓。 唐 代有 契苾何力 。见通志·氏族五。
- 碑的解释 碑 bēi 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石碑
历史知识推荐:里库
明代内府东裕库和宝藏库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