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邑遗址怎么写好看:
陵邑遗址历史词典解释
西夏陵园中的建筑遗址。位于陵区北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200米,总面积约80000平方米。为庭院式建筑群,院内有殿堂、厢房等基址。
词语分解:
- 陵邑的解释 1. 汉 代为守护帝王陵园所置的邑地。借指帝王陵墓所在地。文选·班固<西都赋>:“与乎州郡之豪杰,五都之货殖,三选七迁,充奉陵邑。” 李善 注:“ 元帝 詔曰:‘往者有司缘臣子之义,奏徙郡国人以奉园陵。自今所为陵者,勿置县邑。’然则 元帝 始不迁人陪陵。自 元 以上,正有七帝也。”文选·颜延之<拜陵庙>诗:“衣冠终冥漠,陵邑转葱青。”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 景帝 作 寿陵 ,起邑。” 明 唐
- 遗址的解释 古人遗留下来的城堡、村落或寺庙等建筑基地古城遗址
历史知识推荐:卖官
始于汉武帝“入财者得补郎”、“吏得入粟补官。”汉书·食货志本为应急措施,此后相沿成为故事。东汉尤甚,桓灵之世上至三公,下至令、长,皆标价出售。如桓帝延熹四年161,“占卖关内侯、虎贲、羽林、缇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