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玺纪功碑怎么写好看:
吴天玺纪功碑历史词典解释
三国吴碑刻。一名“天发神谶碑”。因石断为三,俗称“三段碑”。天玺元年(276)立,为孙皓亡国前四年,为维护其统治,制造“天命永归大吴”之舆论,伪称天降神谶而刻此石。第一列二十一行,第二列十七行,第三列十行。在篆书中用隶书笔法,字体奇伟。相传为华覈撰文,皇象书,但无确证。石原在南京孔庙,清嘉庆十年(1805)毁于火。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宋拓本。周在浚、王蓍、吴玉搢《天发神谶碑考》,汪照《天发神谶碑续考》,罗振玉《天发神谶碑补考》等文,考订甚详。

吴天玺纪功碑
词语分解:
- 纪功碑的解释 记载功绩的石碑。旧唐书·姜行本传:“其处有 班超 纪功碑。”新五代史·梁太祖纪上:“十月,天子使来,赐王纪功碑。”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一章:“抗战胜利纪功碑,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海里, 长江 、 嘉陵江 汇合处的山城,被浓云迷雾笼罩着。”原注:“现为 重庆市 人民解放纪念碑。”
历史知识推荐:顾斋简谱
书名。清杨恩濬编。谱主王轩,字霞举,号顾斋,同治进士,任兵部主事,后主宏远书院、晋阳书院及令德堂讲席。是谱系编者读王氏诗略而撰次成册。起道光三年1823,迄光绪十三年1887。以记谱主交游、诗文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