祐国寺塔历史词典解释
俗称铁塔。在河南省开封市东北隅。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建于开宝寺,称开宝寺塔。靖康元年(1126年)寺废塔存。明改祐国寺塔。平面呈八角形,13层,高55.08米。外壁镶以褐色琉璃砖,近似铁色,故名铁塔。因黄河泛滥,塔基已埋于地下。塔身用不同形制的琉璃砖砌筑成各种仿木结构,檐下配置斗栱,檐上葺以黄瓦,造型宏伟挺拔,俨如擎天巨柱。塔身细部琉璃砖雕有飞天、降龙、麒麟、菩萨、力士、狮子、宝相花等图纹装饰50余种,雕工精细,神态生动,为宋代琉璃砖雕艺术的佳作。塔南八角亭内有宋金时期铜佛一尊,高5.14米,重11.7吨,亦为珍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祐国寺塔
词语分解:
- 祐的解释 祐 yòu 〔保祐〕指天、神等的佑助
- 塔的解释 塔 tǎ 佛教特有的高耸的建筑物,尖顶,多层,常有七级、九级、十三6*级等,形状有圆形的、多角形的,一般用以藏舍利、经卷等:宝塔
历史地名推荐:秀峰寺
①在今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旸台山麓,为明太监高让与僧智深所建。②五代南唐建,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十五里庐山南麓。旧名开先寺。本南唐李中主书堂,后为寺。宋太平兴国二年977赐名开先华藏。明天顺初复旧名。清康熙